首页 > 资讯 >正文

施冬林:三维可视化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国际趋势

2019-04-29 17:05:54 来源:- 作者:-

记者 冯鑫随着键盘数据的录入,鼠标的不停点选、拖动,电脑显示器上逐渐出现了一个个3D立体的高楼大厦模型,这不是在玩建筑类游戏,这是建筑设计人员在使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设计楼房。“建筑设计三维可视化技术简便易懂,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还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是我们建筑行业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中电磐石(北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总监施冬林说道。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建筑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施冬林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建筑设计施工相融合,研发出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和施工方法已经开始对建筑行业带来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使用施冬林的建筑设计三维可视化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二维世界的研究日益成熟,并开始向三维领域扩展,三维可视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建筑业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产业,是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关键型产业,工程设计软件从二维CAD向三维可视CAD发展;设计项目也从简单到复杂、高精度、高效率发展,将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目前以及未来的国际化新趋势。

施冬林从大学毕业后就投身到建筑行业中,从技术员到项目经理,再到现在的中电磐石(北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总监、贵州磐石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冬林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在业内享誉盛名。2015年10月,为了提高混凝土浇筑模板的使用次数和使用寿命,施冬林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研发出了“一种可反复使用的节材型塑料模板及其施工方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后,施冬林又把目光投向了建筑设计三维可视化技术。从2016年3月一直到2019年3月,三年时间里先后研发出“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 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机电管线及设备安装测量定位方法”、“ 一种基于建筑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材料控制系统”等多项技术。

据施冬林介绍,建筑设计人员都希望用计算机将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设备设计及实际施工联系起来,做到各个部分的数据信息共享,并且希望这些软件在同样的图形支持环境下工作,以便于操作及相互配合。施冬林研发的这些建筑设计三维可视化技术就具备这个特点。

通过大数据产生的建筑虚拟模型在施工前进行模拟施工,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中,通过三维可视化和数据的集成减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及返工的可能性,也加快了施工进度,从而节约工期,减少成本,保证工程质量。而在施工方法上,例如施冬林研究的“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机电系统安装方法”技术,就是将机电管线及设备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输入到放线机器人内,通过放线机器人来完成对机电管线及设备施工作业的测量、放线以及定位。这种安全、高效、精准的测量方法,能够极大地确保测量作业的精度要求。据了解,施冬林的这些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优于国际同类技术。

技术研发的最大价值化就是应用于实际。施冬林研发的这些技术已经得到了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旭辉集团、郑州中学等多家企业和单位的认可。技术研发的最高荣誉就是获得行业最高奖项。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施冬林的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设计施工的宿州CBD万达广场工程,在2017年一举摘得全国工程建设质量高奖——国家优质工程奖。旭辉集团采用施冬林的技术建筑的铂悦府高层住宅项目,在2018年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施冬林本人也获得了“2016年中国建筑行业杰出人物奖•一等奖”、“第八届中国建筑行业巅峰大奖评选活动——领军人物奖•一等奖”、“2018年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先进科技成果奖•特等奖”。

尽管工作异常繁忙,但是作为行业内领先的技术人才,施冬林仍是身兼数职: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古人云,居者有其屋。每当看见自己设计的一座座高楼大厦平地而起,我心里就会涌起一股自豪感,同时也有一种使命感在趋势着我,这就是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各项技术,继续研发出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让我们的建筑技术更先进,建筑工人更省劲,建筑质量更有保障。”施冬林说。

责任编辑: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