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正文

砥砺创新 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9-05-05 10:05:46 来源:- 作者:-

——记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协会副会长施冬林

记者 李木子“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在建筑领域引入工业化思维,打造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一体化实施等为主要特征的建筑生产方式。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筑行业全产业链条参与方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更是责无旁贷。”日前,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协会副会长施冬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简洁而精准地介绍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表达了一名优秀从业者在这一进程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施冬林是我国建筑领域杰出人才,不仅执掌中电磐石(北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贵州磐石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两家大型建筑企业,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技术研发专家。他多年来,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多项前沿技术成果,涵盖建筑工程管理、施工管理、材料控制、检查验收等诸多建筑设计与施工环节,这些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发展,推动了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

技术创新 重塑设计施工模式

“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首当其冲的是发展建筑科技,改变现在建筑生态。”作为一名资深建筑人,施冬林的职业生涯是从一名技术员开始的,做过项目经理、公司经理,到后来执掌两家建筑企业。他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技术需求、行业痛点有着深刻清晰的认知,同时对于技术创新有着执着的坚守和追求。

据了解,从2015年至今,他带领团队已经成功研发了9项前沿技术成果,其中七项集中在三维可视化技术能领域,这些三维可视化技术创新程度高、实用性强、市场转化率高,它们的推广和应用重塑了建筑设计施工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建筑行业的效率和效能。其中,他的“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被业界称为“最先进、最实用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它借助大数据、云处理等技术,用清晰、具体的三维模型信息实现了建筑工程的可视化管理,让建筑工程管理变得直观、高效、更具系统性和统筹性。同时,系统的缩放、移动位置功能不仅提升了展示效果,而且让模拟施工操作更加便捷实用。

方法创新 提升效率和效益

除了在三维可视化技术方面的创新研发,施冬林在建筑施工方法上也有多项重大突破。

早在2015年,他就创造性地研发出了“一种可反复使用的节材型塑料模板及其施工方法”,这项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技术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模板的使用次数和使用寿命,解决了塑料模板行业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解决。该技术成果根据模板应用过程中的功能需求,将模板设计成面板和表皮两部分,其中表皮是由至少两部分插接而成的空心密封盒体,为易损耗部件,负责混凝土成型质量控制、并对面板进行保护;而面板则是长效使用部件、为模板提供强力支撑,两者相辅相成,不仅结实安全,而且因为表皮易于修复与更换、材料可以循环利用,极大地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施工成本。

此外,施冬林的“一种保证地连墙垂直度的施工方法”也获得了国家专利。该施工方法在建筑施工实践中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地连墙施工时槽壁垮塌问题,还能保证地连墙的垂直度。据悉,该方法目前获得了我国建筑施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提升建筑质量、缩短施工周期有着极显著的效果。

责任担当 推动产业现代化

施冬林在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研发领域的杰出成就获得业界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赞誉。

“施冬林将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建筑设计施工的各环节完美合结合,在建筑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建设方面、在高效施工和提质增效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研发成果技术先进、创新度高,实用性强,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长王俊这样评价施冬林的技术成果和行业贡献。另外,近几年,施冬林还在多项国家级科技评选活动中荣获大奖,如2018年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先进科技成果奖·特等奖、第八届中国建筑行业领军人物奖·一等奖、2016年中国建筑行业业杰出人物奖·一等奖等。

天道酬勤,施冬林多年的努力和辛苦付出获得了奖励和回报。施冬林表示,这让他感到幸福,也让他感到肩上的责任重了。现在身兼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副会长等多项社会职务的施冬林,不仅仍旧坚持在管理好企业运营基础上,亲自带领团队不懈创新建筑设计施工的技术方法,而且致力前沿技术方法和理念的推广和传播,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的层面推动着建筑产业现化化建设的进程。

责任编辑: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