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空间设计 对话设计师杜星莹
室内设计,历史保护,城市规划,可持续建筑,装置艺术。。。。。。当我敲下这些的时候,很难想象如此多元的背景竟然能与一位年轻靓丽、充满活力、热情幽默的女士划上等号。这看似平行的两者居然神奇的交汇在了一个人身上,她,就是著名的旅美设计师、艺术家——杜星莹。她参加过国内外多个大型工程项目,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参展。今年,她在国内先后多次举行了个人空间设计展。区别于以往的传统书画类艺术展览,杜的设计展览关注的是当代空间设计中文化,健康,美学等问题,这在国内是较为少见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笔者对对她进行了一个简短而深度的专访。
“时间.空间.叙事”,杜星莹个人设计展览现场照片,俊沃美术馆
您现在有着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您更喜欢哪一个身份,或者更加在乎哪一个身份呢?
杜:“其实设计从最开始的发展就离不开艺术,或者说设计本身就是从艺术延伸出来的,我们知道的米开朗基罗、贝尼尼等许多设计大师同时都有着艺术家的头衔。在德国,他们甚至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艺术创作。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室内设计往往会被纳入艺术学科的范畴。因为设计本身就是艺术的另一种延伸发展,是一种理性表达与感性表达相结合的产物。我的每一次设计活动,其实都是在进行艺术创作,但是是有目的的创作,设计服务于它的用户,这是它艺术的区别”。
据我了解,您现在在纽约从事室内设计工作,可以谈谈室内设计与其他艺术创作门类的区别吗?
杜:“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我们需要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需要运用到色彩学、材料学、人体工程学、美学、历史、文化、风俗等。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绘画中简单的一抹红色,在设计上却需要根据现场光线,附着材料和周边的环境进行反复的对比试验,才能找到最合适的那一个,因为同一种涂料,涂在不同的材料上,所呈现出的色彩是不同的。除此之外,设计的另一个重大作用,或者说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点在于,它需要引领人们的生活,开创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好的设计,必然是在某一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的。例如美国最先在住宅设计中引入了户型的概念,将厨房、卧室、卫生间这些房间赋予了指定的功能,统筹进了一个大房子内,我们全世界现在绝大部分的住宅都采用了这个模式,已经变得习以为常了。我觉得室内设计和中国的书法有着相通性。书法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抽象艺术,因为它除了艺术欣赏以外,多了一层可读性。那么室内设计也是,它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装置艺术,除了是对场地+材料+情感的一种综合的展示艺术以外,多了一层实用性。”
“时间.空间.叙事”,杜星莹个人设计展览现场照片,俊沃美术馆
从刚才的回答可以看出,您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也有所了解,提到传统艺术和设计艺术,就不得不提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私家园林,那您觉得中国的古典私家园林和现在的设计艺术有没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杜:“提到中国的设计,不得不提的就是园林设计。其实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结构比较固定也比较严格,留存于世的绝大部分是宫殿及宗教建筑,他们都是有着很严格的形制规范要求,可以说无论从造型还是空间布局留给设计师发挥的地方都极为有限,那么古典私家园林的存在就尤其的可贵。首先,由于他的私密性,使得设计师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大,在设计的过程中会更多的考虑到使用的因素。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苏州留园的一处观鱼台,由于向前伸出的平台遮挡住了一部分水面的视野,人们很少会在那里驻足,但是设计师天才的设计了一个向水面方向略微下降的平台,让人不由自主的会向前移步,低头观景,这是中国古代设计中很少出现的以使用和引导为主要功能的一个小设计。其次,因为园林主人一般都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文人,他们的审美标准是相对较高的,所以园林中的设计基本可以代表中国当时最高的美学追求,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其实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两者的所追求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这在现代设计中其实也有体现的,比如我们现在所说的可持续设计和健康建筑等。”
能简单谈谈中国古典园林之于室内设计有哪些体现么?
杜:“比如园林中常见的廊,所营造的就是一种虚空间或者灰空间。园林中的曲桥设计其实就是一种形式的亲水平台。而园林中最常见的借景,移步异景的设计手法和我们今天室内设计中对建筑开口设计,过道,光线等的运用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去年开始设计的一个项目,由于建筑尺度很大,空间需要有较强的引导性。借鉴步移景异的手法,我对房间内墙做了色彩的渐进化设计,人们便可以通过在过道的移动过程中,感受色彩的变化,同时实现了自己在一个巨大空间内的地理定位。此外,还有框景,框景就是利用门窗等建筑构件,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形成如嵌入镜框中图画的造景方式。我们经常会在一些以展示功能为主的空间看到,比如博物馆,零售店橱窗。框景也是我较为常用的设计手法,简洁又突出重点,我的系列插画“花.圆”也是借鉴这一点进行创作。”
“时间.空间.叙事”,杜星莹个人设计展览现场照片,俊沃美术馆,
左:插画“花.圆”;中:布鲁克林艺术设计博物馆概念设计;右:插画“落叶不是无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