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青年建设者拿起毛笔为传统文化打call
6月10日,丝路妙笔——“一带一路”青少年中国书画传习行动·丝路青年建设者公开课,在北京中国政协文史馆举行。开展已经15天的“祖国万岁·我们的七十年——全国书画篆刻艺术家作品展”也于当日在这里完美落幕。陈学同、张峰、李笑天、窦鸿山、纪永、翟俊峰、窦黎明、一泓、文国荣、刘徳生、高飞、户广生等书画篆刻艺术家与来自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二局北京分公司的丝路青年建设者代表,以及来自十几个丝路国家的青年留学生代表进行了热烈的书画艺术创作、传习交流,100多人参加了活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来到中国书画传习行动·丝路青年建设者公开课现场并参观了书画展。她对丝路青年论坛组织的此次活动高度认可,并向参加今天公开课的丝路青年建设者和艺术家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丝路青年论坛顾问委员会副主席、丝路百科杂志社理事长沈建国出席活动并致辞。她说,丝路青年建设者要把“一带一路”的事业传承好,要把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传承好,也要把以书法绘画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希望丝路青年建设者内外兼修,既做合格的丝路建设者,也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书法家刘德生在公开课上,向大家介绍学习中国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四字秘诀——“温故知新”。
喀麦隆籍留学生兰威参加今天活动,感觉眼前一亮。他发现这里展览的书画作品和他以往看到的很不一样。兰威在课余时间,经常去一些博物馆参观,见过很多中国古代的瓷器和文物,那些沉甸甸的实物,虽然历史悠久、厚重,但“离我们也很遥远”。但是,今天看到的书画作品,“感觉充满了生命和活力,更接近生活,也更看的懂”。兰威今天主要跟着老师学写毛笔字,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用毛笔画一幅狮子的画,因为狮子是他的国家的象征,他表示“能画好一头狮子,我会感觉特别自豪和骄傲,我希望能有这样一天。
来自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的李玉玮,看到今天展览的书法绘画作品,就想到了自己那些做设计、画图纸的同事们。今天他带着承建北京新机场公租房项目部的20名生产一线建设者,来这里进行了一番文化“充电”。北京新机场现在还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他们平时都在工地上忙碌,接触的都是钢筋水泥,今天来到这里学习书法绘画,他认为“能增强员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我们青年建设者补充传统文化的精神之钙”。
“跟老师学写字的时候,短短几分钟我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很集中。”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技术员刘帅说。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每天都是跟图纸打交道,他希望自己以后画图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可以停下来,拿起毛笔练练字,这也是提升耐性的一种方法。
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的一线员工代表纷纷表示,通过今天与书法大咖学习书法绘画,大家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知,作为一名中国青年,一定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好、传承好,作为丝路青年建设者,大家也更应从自身做起,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提升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在丝路建设中与丝路各国的文化开展互学互鉴,并力所能及的向其他丝路国家更多朋友进行高品质、有成效的友好交流。
艺术家们对现场参加活动的“一带一路”青年建设者代表,以及未来的建设者——青年留学生代表进行了手把手的创作指导,“学生”们虽然书画基础不尽相同,但大家都很认真地观摩和学习,现场气氛热烈,传习行动的这场公开课活动充满感染力和亲和力。之后,六位书画艺术家联袂创作了巨幅国画《盛世国风》,共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传习行动再创新篇!
此次活动由丝路青年论坛、丝路百科杂志社、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丝路商旅文组委会承办,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支持。参加活动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李庆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李敏生,新华社高级记者孙茂庆,丝路青年论坛副主席兼秘书长、丝路百科杂志社执行社长杨东平,丝路青年论坛副秘书长、丝路百科杂志副总编张红霞,丝路青年论坛副秘书长、丝路百科杂志副总编宋广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