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正文

保护建筑遗存,振兴乡村文化

2019-07-15 09:32:37 来源:- 作者:-

重庆7月13日电(通讯员 胡文琦)为感受千年古镇的辉煌历史,探寻古老建筑的神秘文化,贯彻落实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春向党,建功新时代”的活动主题。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七彩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去了九凤村狮顶古寨城墙、虎峰村龚家祠堂、丰盛古镇仁寿茶馆、走马古镇遗迹慈云寺等多地进行实地考察,开展一系列关于古建筑保护的调研活动。

图片1.png

在九凤村,志愿者们探寻古城墙的历史遗迹,了解古镇的历史文化。在虎峰村,队员们通过专业知识以手绘的形式还原出龚家祠堂的建筑构件。在丰盛古街古巷里,通过专业导师的指导认识到传统古镇的交通规划及建筑布局。为同学们提高专业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走马古镇缙云山多子山脉腹地有一座唐朝的千年古刹,极具历史、艺术、社会价值在冯志根老师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决定步行慈云寺一睹风采。

图片2.png

志愿者们在崎岖陡峭湿滑的山路上行进着,云雾在多子山的腰间缭绕着,仿佛在云间漫步一般。据了解慈云寺在历史上是成渝驿道的必经之地,交通便捷。慈云寺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元朝时期慈云寺兴盛一时,明代毁于战火,经过复修扩建后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传说慈云寺兴盛时期“大和尚五万五,小和尚不用数,庙产三千担”虽是夸张,但通过现场的测绘和古迹勘察来看可见当时香火鼎盛,辉煌一时。通过这种亲听、亲看、亲感的方式,志愿者们对多地古建筑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查阅了文献资料,收集了这些古建筑的沿革、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为同学们提高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3.png

志愿者们根据调研内容进行了分工,从手绘建筑柱网平面图入手,结合自身专业知识,通过拍照、画速写和绘制建筑立面等方式,逐步了解建筑结构、景观地形、铺装的设计表达手法,测绘过程忠实于原物、尺寸无误使环境设计专业的志愿者们能够真正通过实践、学习提高自己

图片4.png

本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七彩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弘扬了“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也了解了古镇古建的历史文化,感受了古建筑的魅力。团队成员将专业能力运用到实践之中,在实践中付出,从实践中收获,将所学贯彻到乡村振兴战略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保护古建筑作了良好宣传与推广。

 


责任编辑: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