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医事业发展,“e脉相承 健康中国”论坛圆满举行
2019年7月16日,“‘e脉相承 健康中国’互联网+中医 学术高峰论坛活动”在武汉泰斗中医院成功举办。据悉,前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张凤楼先生、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健康服务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赵显财先生,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主席委员,国医大师唐祖宣老师,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教授 陈刚老师,武汉泰斗中医中药供应基地负责方代表,武汉泰斗中医院院方代表等均出席了本次活动。
此次学术高峰论坛上,与会人员就健康中国战略下“互联网+中医”未来机遇与策略、中药材质量把关主题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医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有效传播中医文化,从而推动中医的健康发展,共筑健康中国梦。
互联网+中医深度融合,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中医药是我们祖祖辈辈经验的累积,是优秀中华文化的沉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荆楚人民也曾写下华丽的篇章,且始终在探索、创新。
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首创煮盐,发明医药,从此中医在华夏大地犹如薪薪之火,迅速燎原。公元1500多年前,医药双圣李时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历经27年,用毕生心血凝结了——《本草纲目》。其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和“东方医药巨典”,从此中医在荆楚大地熠熠生辉。21世纪的今天,为继续弘扬中医药事业,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系列鼓励发展“互联网+中医”的政策法规,武汉泰斗中医院联合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共同开发了全国首款M2O物联网智能诊断系统,DTP云健康档案服务系统,真正实现了突破地域壁垒、无障碍就医,切实帮助广大患者解决了“就医难、看专家难”问题。
健康中国,凝聚着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战略。要想实现健康中国,必须发挥好、利用好中医。而弘扬和传承中医既需要政府做好引导,也需要社会参与。此次‘e脉相承 健康中国’互联网+中医学术高峰论坛活动的举办,体现了武汉泰斗中医院对“弘扬和传承中医”的坚守和担当,对中医发展的摸索、创新;推动了互联网技术和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对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
产业落地加速,互联网+中医模式能量可期
立学术之风范,探岐黄之始归。近百年来,中医药事业在曲折中向前发展。正如赵显财会长所言:“21世纪西医的盛行,给我们的中医药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中医资源稀缺,特别是国医大师更是高贵资源,传统的中医实体医院和服务方式,优质的中医资源仅能覆盖有限的群众。”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伴随着“大健康”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出台,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开始加速在医疗健康产业里的落地。互联网与中医的结合,打开了中医发展困局,开辟了新天地。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互联网+健康管理大有可为。尤其是像武汉泰斗中医院这样的优质中医机构,通过互联网他们能让更多人民群众享受到国医大师这样的优质资源,让中医走进每一个家庭。
振兴中医,保证中药质量是关键
此次高峰论坛上,中药品质的把控也是与会人员探讨的重要议题之一。自古“中医药不分家,药为医用,医因药存”,中药的品质是影响中医疗效的关键因素。“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中药药效大小,中药材质量下降,最终影响的是中医。保证中药质量,必须从源头把关,建立规范化种植体系。
中药材从野生到种植是一场革命,要建立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夯实中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务之急,是要从源头种植开始控制质量。”武汉泰斗中医院药材基地负责人建议,从药材种子和土地入手,严格药材种植、成长、采摘期间的过程监管,只有狠抓种植源头,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中药材质量下降的趋势。
据了解,泰斗中医院直接投入5个亿,建设了专属的动植物中药材基地,其中浠水中药材种植基地,整体种植面积共1000余亩,种植药材100多种。目前,基地已形成了以杜仲、厚朴、黄柏、天麻、红栀子等道地药材为主的规模化种植园区;通山动物药材基地,生长着上百种野生植物,其中包含梅花鹿、蟾蜍、蜈蚣、蚯蚓、乌龟等优质上等的动物药。据泰斗中医院药材基地负责人透露,该院还将斥资千万,再从东北引进约500头的梅花鹿,进一步提高养殖的品质。
面对中药材市场的乱象,武汉泰斗中医院药材基地负责人表示:中药材品质的保证需严格控制中药在流通领域的各个方面,构建完善的中药质量体系。
最后,希望经过此次活动,有更多的社会力量、企业、个人能顺应新时代医疗发展潮流和医改方向,参与到健康中国建设中来引领互联网医疗与健康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为卫生健康事业服务,为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