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满族自治县行政审批局——全面推行“办事一次成”改革力促审批服务提质增效
在推进全县“办事一次成”改革工作中,行政审批局通过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编制公布目录清单、优化办事流程、“一窗受理”、证照免费复印、领办代办、邮寄送达服务等措施,努力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最全面、最优质、最便捷、最高效的政务服务。
一是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编制公布事项目录清单。抽调专人对全县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保留政务服务事项852项,其中,行政权力事项(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奖励、其他类)737项,公共服务事项115项。分四批编制完成并公布“办事一次成”事项目录清单756项,其中:行政权力事项(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奖励、其他类)641项,占事项总数的87%;公共服务事项115项,占事项总数的100%。。
二是优化审批事项流程,压减办事环节。为提高“办事一次成”实现率,持续对审批流程进行再造,重点在简化企业设立登记、推进工程项目审批全流程等方面寻求突破、完善举措。再次压缩审批环节117个,涉及104项事项,精减材料101个,涉及76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占法定审批时限的58%。其中,企业设立登记推行“全程电子化”,实行“审核合一”,减少办事环节,办事时间压减至2个工作日,同时大力推广1日办结,即时办结等经验做法;明确投资建设项目主线流程和时限,主线审批时限由65个工作日压减为24个工作日。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对于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组织各进驻窗口实行审批手续一次性集中告知、集中施工图纸会审、集中勘察现场联合验收,最大限度地提高审批速度。今年以来,组织并联审批43次,提高审批效率40%。
三是强化配套措施,为“办事一次成”提供服务保障。按照省、市对划转部门和事项的要求,确定第一批划转审批局的191个事项,全部进驻大厅办理;没有划转的,如:公安、税务、国土、环保、规划、不动产等519项政务服务事项,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全部进驻中心或分中心(在县城内设立人社、交警两个分中心)办理,总进驻率达83%以上;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县26个乡镇和社区全部建有便民服务中心,有些事项实现群众“就近跑一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考劳务派遣人员18人,充实代办服务窗口,为重点企业和群众代办事项455多件次,节约成本30万元;对法律法规允许的非涉密证照和文件资料,经申请人同意,实行证照免费邮寄送达,已邮寄1300余件次;按照“优化资源配置、按需施策”的原则,分类整合各独立窗口,分别受理相关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
四是加强软硬件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功能完善的政务大厅。目前政务服务大厅办公面积约3000余平米,一二楼为服务窗口,三楼办公和公共资源评标室,在现有政务大厅面积不足的条件下,保留人社、交警分中心作为补充。大厅设置了业务窗口、自助服务、休息等候、咨询导办等功能分区,购置配备触摸查询、信息发布、税务自助等智能化办公设备和饮水机、免费打印机、便民伞等便民服务设备,建设了免费WIFI系统。按照市硬件设备清单,结合自身实际,在政务服务大厅原有设备基础上,补充了系统办公高拍仪、叫号机、打印自助一体机、多功能终端一体机、自助填表机等现代化设备,逐步完善大厅功能。同时积极筹建2.3万平米新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装修阶段,年底投入使用。
五是全面实施“证照分离”,稳步推进“一证化”改革。在实行50证合一的基础上,把审批局涉及的19项改革事项全部分解、细化,通过采取主动取消、审批改为备案、简化审批实行告知承诺、优化流程简化环节、精简材料完善具体措施等手段,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按照全市推行行业许可“一证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全县实际,明确了人力资源、娱乐场所经营等10个与群众和企业密切相关的行业作为改革先锋,让部门多服务,让信息多跑路,实行单一环节“办事一次成”。
六是强化窗口管理,提升服务能力。政务服务中心作为窗口单位,既不能“出事”,更要高效“办事”,要求业务能力和作风纪律必须“双过硬”,自成立审批局以来,我们连续两年,在春节上班办事人少的时候,利用一周时间集中开展“岗位大练兵”,班子成员和股长、业务骨干轮流讲课,通过业务培训、轮岗交流、跟班学习等措施,提升业务能力,逐步实现一人多专、一岗多能;建立新的绩效考核办法,将工作纪律、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和廉洁自律等方面与具体的分值对应,实行周反馈,月通报,年总评,与评优评先和绩效考核奖励挂钩,领导班子带头执行“上下班丁丁打卡签到”;建立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审批制度,组织开展微笑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活动,规范服务行为,树立了窗口服务的良好形象。(丰宁审批局王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