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康:三维可视化建筑技术打造新型医院
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金辉路以西、纪谭路以东、北青路以北的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中心(华山西院)自开始投入建设后就一直备受瞩目。从签订建设合同,到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及施工验收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打造出了一所建筑质量高、充分考虑医院使用功能、尊重呵护病患的“符合国际医学中心的”大专科、小综合三甲医院。
昨日,华山西院以一场大型义诊开始,宣布正式投入试运行。这是华山医院在贯彻国家战略、履行公益担当、助推学科发展方面的又一里程碑,也是中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属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又一伟大胜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丁强告诉记者,这一奇迹般的建筑成就归功于华山西院建设项目的总负责人、总建筑师张晓康女士。张晓康女士是中国建筑业信息化领域的重要专家,曾作为特约顾问参与制定《2016-2020年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她在智能建筑、三维可视化建筑设计等领域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创新研发了许多涉及建筑工程各模块的先进技术。
据悉,此次华山西院的建设项目正是由于使用了张晓康自主研发的“一种智能化高效建筑设计方法”等先进技术,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规划设计工作。据张晓康介绍,“一种智能化建筑设计方法”其实正是她研发的一种三维可视化建筑设计技术,通过数据采集、参数化设计、碰撞检查、模型优化、模拟施工及模型修改等步骤,实现建筑施工的智能化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相比减少错漏的绘图,减少错漏的绘图,使图纸比例更加接近现实数据;三维可视化使建筑师与客户的沟通更加直观,方便客户通过模型了解专业复杂的建筑设计。
“华山西院的设计工作因为医院的特殊要求,较其他设计工作有很大不同,它的已限定条件很多,院方也有很多好的设想,我也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怀着对就诊患者的同理心,我利用三维可视化建筑设计技术,对建筑基地进行了全面的地理环境收集和气候光照等数据收集,在此基础上,整体设计注重规划安排和绿色节能,内部设计注重结构和动线。”张晓康这样说道。“三维可视化建筑技术可以将复杂的建筑方案变得直观简单,是建筑业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华山西院的主要诊断及治疗室之间的联系被仔细的考虑和衡量,急救、影像、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之间的运行关系被最大化;绿色屋顶和建筑外观高效能玻璃墙等高技术含量设计可最大化自然采光,控制太阳能源所得,减少能源消耗。医院的独特设计反映了上海新虹桥医学园区的地标性建筑群的特色。建筑外形的温和曲线表现了现代建材在康复护理环境中结合自然和技术为一体的双重角色。在三维可视化建筑技术的帮助下,华山西院真正被打造成一所国际标准的现代化、人性化新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