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伦灿:缺失“韩流”的中国文化娱乐业该如何演绎精彩?
韩流包括影视、动漫、数游等,一夜之间因韩部署萨德而起“限韩令”,坦白说,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因为我们曾经魂牵梦绕的韩国明星从此再见,悄然兴起的韩粉经济从此冰封,中韩文化交流又将回到原点,然而萨德对中国的影响和伤害,我们必须果断地展示大国权威。而选择制裁其娱乐业应该也是一个巧妙之举,韩娱近年来极度依赖中国市场,由于明星艺人天然的巨大影响力,选择由此下手,对韩经济的冲击较大,其造成的社会心理震撼力也可想而知。曾几何时,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韩剧比日剧美剧更多地征服了中国人,观众遍布各个年龄段,内容遍布各个播出平台。由于韩剧的巧妙抓心,所以我国韩粉们高呼“国内目前无偶像”。制裁是把双刃剑,“限韩令”对处于文化娱乐产业链上的各家中国企业而言,也许是机会但更是挑战,那么“限韩令”后,我国文化娱乐产业会面临哪些机遇、问题以及我们该如何面对缺失“韩流”的文化娱乐业做出战略调整呢?
机遇---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谢伦灿
一, 有了更好环境:曾经热爱韩剧的忠实粉丝,已经构建了成熟的观众群体,这些人为我国文化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生存土壤和消费环境,但这个环境有风险,如果我们的作品让他们大失所望,他们完全有可能每天宁愿艰苦翻墙,也不会委曲求全。
二, 有了更快车道:国家对原创电视剧和节目的支持力度会不断加大,会为加快原创投入更多的财力,铺设更多的快速车道。
三, 有了更多财力:经济快速增长,国内各种投资方式都集聚在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只要是好内容,各方资本为发展文化娱乐产业会提供更大的动力源。
四, 有了更大市场:集颜值与艺德于一身的新面孔需求巨大,为艺员培训业带来了好契机,由于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播出平台急需大量的内容填充,韩剧和节目曾经都是这些平台收视率和点击率的保证。
问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谢伦灿
一, 缺乏人才:韩国的影视剧从创作到植入,每个环节的人才储备都很充足,我国现在正处于学习和模仿阶段。而且动漫产品必须与游戏、玩具、出版物等结合才能增加利润,因此动漫产业链的各种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相对缺乏。
二, 缺欠信心:由于收视率频频作假、回报率风云莫测,伤透了投资者的心,对文化娱乐市场信心不足加上轻资产的特征明显,造成投资商对国产文化娱乐业投资热情不减,但观望态势更浓,当“虐我千百遍,待你如初恋”的激情过后,伤口是否能尽快愈合,还需时日。
三, 缺失品牌:拿来主义促使我们从内容到模式都不断的在做引进,这么多年来,“十年磨十剑”的盲目扩张,有量无质的现实状况,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国际化品牌节目和品牌公司。
战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谢伦灿
一, 做美原创:内容为王,原创是根,政策红利依然得拿出真金白银倾斜于原创团队。
二, 做绝精品:发扬“工匠精神”做好“十年磨一剑”的斗志,打造好几个国际品牌,做好由数量扩张到质量扩张的观念转变。先“立起来”,再“走出去”。
三, 做细培育:人才的培训和储备,解决的是一个由输血到造血的功能转换,借鉴韩国艺人培养机制,加大人才培养投入,保持源头活水不断。
四, 做优整合:组织发起一个跟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一样的非政府机构,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互相补台,以资源的力量加上合作共赢的思路,尽快步入正轨。
中国的文化娱乐业要发展,“修工事、练内功、存粮草”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等到“限韩令”解销那天,如果一切都妥当了,寒(韩)流就会被新粉丝们激情的暖流早早阻隔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