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苑杯声音鉴定报告:有声比赛的心意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凤姐的第一次“露面”是教科书版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虽说只有声音,凤姐的性格也跃然纸上。
声音,是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形象特征。
我们每天都在发声、对话,却很少听到自己的声音。
大多数人听自己的录音、微信语音时,都会被手机中传出的“陌生声音”震住,“我的声音是这样的?和我自己听到的不一样啊!”
每个人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空气传导和骨传导混合的结果,而我们听微信或录音里播放的自己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导的声音,就等同于别人听到的你的声音。
这时你也许会恍然大悟:“原来那个难听的声音才是我真实的声音啊!”
对于有声演播爱好者、初学者来说,“我”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足、今后往哪个方向努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反馈信息。
此次熊苑杯有声小说演播大赛在初赛结束时,就给每位参赛者都提供了一份完整、详细的声音鉴定报告。
熊苑杯的评委团队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每一名参赛者精心撰写了一份价值499元的“熊苑杯有声小说演播大赛声音鉴定报告”,报告具体的指出了选手的嗓音问题、创作方法、技巧成熟度、个人发展建议等。
熊苑杯声音鉴定报告分为基本评价、专业水平和学习建议三个大板块,其中专业水平又从语音基础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语言表达又分为整体节奏、旁白、角色等三个方面。从整体语感细节到某句话、某个字的发音,都会在声音报告中呈现。
熊苑杯的选手们对声音鉴定报告的反馈都非常好,“非常全面的评价,也指出了很多我声音上的不足”,“虽然没晋级,但也让我知道自己进不了的原因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报名费交的挺值得的,很多发音细节问题都被指出来了”。
在初赛阶段,评委针对每位参赛选手的作品出具详细的测评报告,能够帮助参赛者进一步提高有声演播能力。
从10月29日熊苑杯有声小说演播大赛初赛开始当晚,评委老师们就开始了音频审核工作,到11月9日初赛结果、声音鉴定报告出炉,整个审核工作持续近了20天。4000多个音频逐一审听,并及时记录下选手声音的特点和问题,评委老师们的工作量是非常繁重的。“但是看到参赛选手们的反馈,我们也觉得很值得。“
声音鉴定报告是参赛选手参加此次有声比赛的第一个收获,但不止于此,熊苑杯还有熊苑讲堂的大咖带来有声演播的技巧、经验分享,有喜马拉雅百强展播为选手提供平台,有熊苑风云榜等着大家一展风采……
熊苑杯,众声平等,声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