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世界非遗原生态厅海派非遗精品展圆满落幕
寒冬将至,魔都上海迎来了2020年的冬天。上海大世界传艺中心举办的海派非遗精品展也落下帷幕。
自2020年9月26日,在上海大世界2F非遗原生态厅开展的海派非遗精品展,主要展示上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及文创产品100余件,分别是十多位非遗传承人的呕心沥血之作。开展期间,主办方邀请到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位传承人莅临展厅现场,进行别开生面的讲解、交流、传习等活动。
上海大世界非遗原生态厅海派非遗精品展于2020年11月27日结束。这次展览为大世界的游客们揭开了非遗文化神秘的面纱,也让游客们近距离地直面海派非遗文化,实在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展览。
1、非遗精品的海洋
纷至沓来
非遗原生态厅的入口,游客们有条不紊的排队参观。许多游客表示,这样原生态的展览让他们仿佛置身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感受到古代人民技艺与智慧的结晶,让人心潮澎湃、获益匪浅。
流连忘返
游客们在展厅内四处参观,神秘的海派非遗精品对于游客们来说颇为新鲜。
琳琅满目
本次展览的海派非遗精品数量众多、技艺新颖,现场还有非遗传习老师指导讲解,让游客们感觉不虚此行。
2、传承人近距离接触
李黎明老师
李黎明,毕业于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中文系,师从著名绒线编织大师冯秋萍,励志用手工编织这一独特的表现手法,以深厚的中国文化为底蕴,形成具有中国特征的新时尚走向世界。
目前面临手编从业人员的逐渐减少,考虑到人类面临的环保问题,又励志在“升级再造""循环利用”上下功夫,用手工编织将过时的服装变身为时尚,更希望能通过传播大众的生活习惯。目前在做大量的案例高级时装设计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传承人,被业界称为中国的“编织皇后”。1994年创立同名品牌LILIMING,先后在日本、香港、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奥地利等国家做过专场时装发布。李黎明正带领着她的品牌行进在走向世界的路上。
陆国英老师
陆氏旗袍根植于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起源于清末1882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为苏派旗袍标志之一。
追溯陆氏旗袍的传承谱系,从第一代太祖师陆根发说起,太祖师陆根发(1870-1928)生于望亭镇南河港,1882年学艺,是时处晚清,服饰多繁琐,太祖师继承中国传统服饰,工艺精湛,为各阶层人士制作各式服饰。
第二代祖师冯阿纪(1890-1968)1903年学艺,时处清末民初,初学时还是宽袖大袍,后由于印染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袍袖、袍身也变窄小合身,学成后在苏州道前街开店,专为苏州名门望族定制各式服装,也是一代名师。
第三代陆锦祥(1924-1983)1935年学艺,当时旗袍已处鼎盛时期,1929年民国政府公布《服装条例》确定旗袍为“国服”后旗袍款式也变为合身直摆,装饰简洁,绣花的使用大幅减少。精细之线香滚流行,纽扣的变化增多,各和盘花争奇斗艳,1941年在上海老西门淡水路5号定居开店,专为上流社会人士,当红影星(例如:上海联华影业公司电影演员陈燕燕、王人美等)私人定制长袍、马褂、旗袍等各式服装,是当时上海滩赫赫有名的裁缝。
第四代传承人陆国英,陆锦祥之子,陆国英1955年生,1966年学艺,其时正逢文革时期,陆锦祥不愿意放弃几代前辈的心血,要在这条代表美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了保证家传手艺不失传,把毕生精力倾注在儿子身上,传授技术十分严苟。一针一线连手势、站姿、坐姿都有严格的规定,陆国英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学到了制作旗袍的精髓,在苏州开店,为演艺界人士和旗袍爱好者定制各式旗袍。1999年为求更大发展,开拓眼界,提升自我,去上海开店,专做传统中式服装旗袍。
3、传习课堂的乐与智
传习老师与学员合影
参加非遗手工体验课的学员们洋溢出由衷的喜悦。
老少皆宜
非遗传习手工课老少皆宜,是非常适合游客们的活动。参与的学员都拍手称快,感觉既体验了传统文化,又学习到了手工技艺,不虚此行。
2020年11月27日,由上海大世界传艺中心主办,上海皓古文化艺术馆承办的2020年第一届上海少儿(非遗)才艺榜系列活动(非遗原生态)之海派非遗精品展到了尾声,请大家拭目以待后续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