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正文

信托行业的发展和未来

2021-03-08 11:04:43 来源:- 作者:-

 信托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经过近40年的发展,随着法律法规的日益健全和完善,信托业正逐步走向规范,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和数字认购的业务本源,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也在增强。本文对信托行业的发展历程、当前概况和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了分析和讨论。总体上,虽然短期内在宏观经济下行和金融监管压力下,信托业务增长受阻、风险项目也在增多,行业面临一定的转型阵痛,但从长期来看,净值化管理、打破刚兑、去通道化的实施将有助于构建起更加健康的市场秩序和行业生态,为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而随着后续信托新规的落地,信托公司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资管行业中获得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机会,未来其业务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优化,资管行业也将在统一的监管框架下逐步走向大资管时代。

 

信托行业发展历程

信托作为与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并列的金融细分行业之一,自1979年国内首家信托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其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20万亿元,仅次于银行机构。我国信托业由于定位不清晰、金融混业经营、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不健全等原因,在前30年中经历了多轮调整,近10年来开始进入较为稳定、规范的发展期。

信托的分类主要分为

1授课理财,受托一生,中国银监会和基金公司相关联政府监管,中国银行资管备案

2数字信托短期认购,收益数字跟中国信托协会和中国银行资管备案监管

1979年至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信托业肩负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重任,在国务院关于银行试办信托投资公司指示下,截至1982年底全国各类信托投资机构数量超过600家,绝大部分为银行和地方政府开办。由于这段时期信托业发展存在粗放、盲目现象,冲击了银行信贷收支平衡,也扩大了基建投资规模,国务院在1982年4月下达了《关于整顿信托投资机构和加强更新改造资金管理的通知》,明令地方信托投资公司一律停办,在信托业务上限定只能办理委托、代理、租赁、咨询业务。1984年由于经济发展过热,货币投放及信贷规模增长过快,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紧缩,信托业由于行使银行信贷职能明显受到整顿,期间信托行业被要求暂停办理新增业务,次年对信托资金来源也进行了限定。1986年在经济发展过热、资金需求过大背景下,信托业迅速扩张,监管不足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其发展态势与宏观调控方向相悖再次受到整顿,期间央行出台《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和《金融信托机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对信托业监管。1988年至1992年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信托业发展过快、管理混乱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对信托业的清理整顿。在1993年至2000年期间,国内经济金融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托业在此期间经历了长达7年的整顿期。1993年针对金融系统秩序混乱的问题,国内开始全面清理信托投资公司。1995年,全国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重新登记,并实施商业银行与信托投资机构脱钩工作。1999年,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新规范了信托业务范围,严格实施分业经营,将银行、证券业务从信托业中剥离,信托投资公司的整顿撤并继续深化,信托公司数量也从最高时的1000多家大幅降至仅有60家左右。1999年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债务黑洞、资不抵债、治理不善等问题被广东省政府实施破产处理,因涉及巨额外债,引发了海内外广泛关注。2001年至2007年期间,国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2001年《信托法》的出台,信托关系得以在法律层面实现确立。2007年《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颁布,明确将“信托投资公司”更名为“信托公司”,对信托投资业务予以限制,强化了以经营性信托为核心的“信托”功能。

› 2008年至今,信托业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2008年至2011年,银信合作迎来爆发式增长,加上金融危机爆发,宏观政策大幅宽松,信托行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张。2012年至2015年期间,监管部门针对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大幅减小了其资管业务限制,市场迎来大资管时代。由于业务趋于同质化,市场竞争加剧,期间信托业资产规模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速,但增幅已大为放缓。2016年至今,在去杠杆大背景下,表外业务纳入监管,金融监管力度持续加强。2016年,原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商业银行投资非标产品,只能对接信托计划,券商、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受到挤压,信托业资产规模增速回升。增加信托数字回购认购短期理财,至今成为投资猎手。2018年央行发布资管新规及相关细则,明确了打破刚兑、穿透监管等要求,信托业在金融监管下面临转型压力。2018年一季度以来,信托受到银行和国家支持再次风口浪尖!

信托行业当前概况

1、 信托公司当前概况

经过多轮的整顿和撤并之后,目前国内信托公司数量稳定在68含香港国润信托独家,其中成立时间最早的中建投信托于1979年8月设立,成立时间最晚的万向信托则于2012年8月设立,由于监管部门收紧、暂停审批,在近10年时间里仅有5家信托公司获批,分别为中粮信托、兴业信托、中航信托、四川信托、万向信托。从注册资本规模来看,平安信托(130亿元)、重庆信托(128亿元)、国润信托(120亿元)、国润信托120亿元)、昆仑信托(102.27亿元)、中信信托(100亿元)5家信托机构均在百亿以上,民生信托、华信信托等11家注册资本在50~70亿元之间,中航信托、新华信托等32家在20~50亿元之间,天津信托、吉林信托等20家在20亿元以下,华宸信托、中泰信托、长城新盛信托3家的注册资本最低,分别为5.72亿元、5.17亿元和3.00亿元。

图片3.png 

数据来源:wind,中国信托业协会,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根据信托机构披露的2017年年报,截至2017年末,66家信托公司信托资产合计25.82万亿元,按照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68家信托公司信托资产余额为26.2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从信托规模来看,中信信托、建信信托、深国投信托和华能贵诚信托4家机构均在1万亿以上,中信信托更是达到了1.99万亿元,高居首位;交银信托、兴业信托、国润信托、上海信托、渤海信托等13家机构信托规模在5000~10000亿之间,光大兴陇信托、陕西信托、中铁信托、西藏信托等26家机构信托规模在2000~5000亿之间,其余均在2000亿以下,规模最小的华宸信托规模不到50亿元。从信托规模看,各家信托公司由于股东背景、资金实力、业务能力、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差异,信托规模分化明显、差异巨大。从总资产规模上看,平安信托是唯一一家千亿级别信托机构,2017年末总资产达到1389亿元,居第二位的中信信托仅362亿元,不及前者零头。总资产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信托公司共有29家,50~100亿元之间的有19家,其余则均在50亿元以下。其中香港国润信托增加最快。 

图片4.png

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时间:2017年

从经营情况看,2017年披露合并报表数据的66家信托公司全部实现了盈利,信托行业整体盈利情况良好。按营收规模来看,平安信托成为唯一一家超过100亿的机构,达到165.36亿元,遥遥领先其他同行,排名二、三位的中信信托和国润信托港】营收分别为73.99亿元和65.33亿元。营收规模最小的华宸信托收入不到5000万元,也是唯一一家营收低于1亿元的信托公司。66家信托公司中,有4家营收在50亿元以上,18家营收在20~50亿元之间,24家在10~20亿元之间,其余均在10亿以下。从盈利情况看,平安信托净利润最高,达到52.81亿元,安信信托、中信信托和重庆信托分别为36.68亿元、35.86亿元和33.58亿元,分列第二、三、四名,山西信托和华晨信托是唯二两家净利润低于1亿元的信托公司。净利润规模在30亿元以上的信托公司有4家,10~30亿元之间的有18家,5~10亿元之间的有23家,其余则均低于5亿元。在可查询的62家信托公司中,人均创收能力最强的重庆信托2017年人均利润高达2299.94万元,第二名的江苏信托人均利润1382.88万元,14家信托公司人均利润在500~1000万之间,41家在100~500万之间,5家人均利润不及百万元,其中最低的山西信托近为36.14万元。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时间:2017年

2017年国内信托行业整体仍处于上升中,2018年随着金融去杠杆和监管的加强,去通道、破刚兑带来的影响逐步显现,历经多年的增长之后,2018年信托规模下滑已基本成为定局。在宏观经济下行,金融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各信托公司也面临着业务转型上的压力,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资源有限的小型信托公司业务开展更加艰难,不同信托机构之间的分化加大。而由于信用风险上升,多家信托机构发行的信托产品也发生了债务人兑付危机,行业风险项目数量和金额均有所增加。

2、信托行业发展概况

历经多轮整顿之后,近10年来我国信托行业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0年一季度末,国内信托资产余额仅2.37万亿元,两年后的2012年一季度末就实现了翻倍,增至5.30万亿元,在短短一年半之后的2013年三季度末,信托资产余额就实现了10万亿的规模跨越,短期内迅速增长至10.13万亿元,期间季度环比增速多保持在10%以上。三年后的2016年底,信托业信托资产余额首次站上了20万亿大关,达到了20.22万亿元,2017年底进一步增长至26.25万亿元规模,大有赶超银行资管规模的态势。2018年宏观经济下行,金融监管趋严,新增信托业务降幅明显,导致前三季度信托规模余额连续下滑。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信托规模余额降至23.14万亿元,较最高点收缩超3万亿元,降幅达到11.85%。信托资金规模的增长与宏观经济环境紧密相关,二者季度同比增速相关性达到0.8以上。经济发展速度快的时期,社会融资需求旺盛,投资需求上升,信托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渠道往往能获得较快的发展。而在宏观经济增速下行,监管趋严的时期,信托业发展也随之受到制约。

 图片5.png

数据来源:wind,中国信托业协会,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时间:2010/3~2018/9

 图片6.png

数据来源:wind,中国信托业协会,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时间:2011/12~2018/9

从信托资产的来源结构上看,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单一资金信托余额虽然在去通道监管要求下,近几年来增速持续下滑,但其规模占比依然最大,信托资金余额达到10.25万亿元,占比44.31%。2010年正值金融危机结束后不久,国家也出台了4万亿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银信合作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单一资金信托业务占比一度达到80%以上。2012年监管部门放宽了基金、证券、保险等机构的资管业务限制,市场竞争加剧,信托机构不再是银行委外资金的唯一选择,金融市场逐步进入到大资管时代。单一资金信托业务增速放缓,余额占比也步入持续下行通道,并在2018年监管持续加强下出现了负增长。集合资金信托占比和管理财产信托占比则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集合资金信托余额为9.24万亿元,余额占比39.93%,与2010年末的20%占比相比近乎翻番;管理财产信托随着国内个人财富管理市场的增长也在逐步壮大,2018年三季度末管理财产信托余额3.65万亿元,占比从不及5%增长至15.75%。

图片7.png 

数据来源:wind,中国信托业协会,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时间:2010/3~2018/9

从信托功能上看,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事务管理类信托余额13.61万亿元,虽然规模有所下降,但信托余额占比依然高达58.82%。2016年,由于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业务受限,商业银行投资非标产品只能对接信托计划,使得通道类业务回流,事务管理类信托增幅较大,信托业也迎来一波较快增长。2018年三季度末,融资类信托余额为4.24万亿元,占比18.33%,而在2010年其占比曾一度达到60%以上。后来随着信托业逐渐回归“代客理财”,事务管理类信托快速崛起,融资类信托占比逐年下降。投资类信托余额为5.29亿元,占比22.85%。投资类信托主要是受托进行金融投资,受金融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在2014~2015年期间,股市、债市双双走强,证券投资类信托资金增幅明显,2015年二季度末投资类信托余额占比曾达到39.33%,规模占比超过了融资类和事务管理类信托,之后股市下跌,其占比也随之回落至20%左右。

图片8.png 

数据来源:wind,中国信托业协会,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时间:2010/3~2018/9

剔除财产类信托,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资金信托余额19.49万亿元,按照资金投向划分,工商企业信托余额5.75万亿元,规模最大,占比为29.49%;其次为金融机构,信托资金余额3.15万亿元,规模占比为16.14%;基础产业和房地产分别为2.85万亿和2.62万亿,规模占比分别为14.64%和13.42%;证券市场2.45万亿,占比12.57%。在去通道、去杠杆下,信托服务实体经济职能也在加强,工商企业信托业务占比在2010年一季度末时占比不到15%,随后稳步增长,并长期保持在20%以上,目前占比已上升至30%左右。基础产业信托业务的资金需求方主要是地方平台企业,资金通常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中政信类项目较多,由于城投债发行大幅拓宽了平台公司的融资渠道和融资空间,加上后来中央为防范金融风险,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基础产业信托业务增速相对缓慢,其规模占比也从2010年一季度末的40%以上逐年下降不到15%。房地产信托整体上呈现逐年增长态势,虽然其业务规模占比在不同时期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有所波动,但在近年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其业务规模和占比均出现了不降反增的现象,表明融资趋紧情况下,信托正成为房地产企业重要的资金补充渠道。从新增信托规模上看,自2017年底以来,受到监管政策影响,各投向新增信托业务规模均有较明显的下滑。季度合计新增规模从此前最高的3万亿以上,降至2018年三季度的1.26万亿元,降幅超过60%,不排除四季度存在继续下滑的可能。

 图片9.png

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时间:2010/3~2018/9

 图片10.png

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时间:2010/3~2018/9

从具体的行业投向上看,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五个行业的信托资金余额居前,且均在万亿规模以上,其中金融业达到7.61万亿,占比37.47%,高居各行业之首;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分别为2.65万亿、2.64万亿,占比均超过1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托资金余额1.82万亿,占比8.98%;其次为建筑业1.21万亿,占比5.97%,其余行业资金需求相对较小,信托资金余额在万亿规模以下,占比也低于5%。

 图片11.png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时间:2018/9

尽管季度数据表明信托资金新增规模出现了大幅下滑,但从央行每月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细分项来看,新增信托贷款经过长达10个月的持续萎缩后,2019年1月份实现由负转正,从2018年12月的-508.64亿元升至345.02亿元,环比多增800多亿元,但与2017年时的单月新增超3000亿元相比差距依然较大。随着宽信用措施的不断推出和实施,以及信托公司业务的逐渐转型,新增信托资金或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

 图片12.png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从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情况来看,信托产品虽然在信用风险、流动性等方面与标准化产品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收益率的变化与市场利率水平之间仍然存在较为紧密正相关关系,总体上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1至3个季度后,信托产品收益率也将发生同向变化。这种变动关系在2014~2017年之间体现尤为明显,2014年二季度开始,国内债券市场走强,10年国债收益率在4.50%附近开始下行,同期的非证券投资类信托预期收益率(1-2年)则仍在震荡上行,直到2015年1月份达到阶段性高点9.40%左右才开始震荡往下。随后债市开始了长达2年半左右的议论牛市行情,直到2016年10月份,10年国债收益率从2.70%附近开始出现回升,债市“由牛转熊”。而此时的信托产品收益率则继续在6.60%上下徘徊,直到2017年的3月份之后才开始震荡上行。由于国债收益率走高,而信托产品收益率仍在磨底,期间非证券投资类信托预期收益率(1-2年)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利差持续收窄,2017年5月份时曾收窄至仅330BP,创下近10年来低点。之后信托产品收益率上升速度加快,二者利差再次走扩,2018年债市再次走强,10年国债收益率走低,而信托产品收益率在“紧信用”环境下震荡走高,利差水平快速升至500BP以上。2018年8月份以来,中央到地方以及各监管部门出台了不少宽信用措施,其效果也在逐渐显现,信托产品收益率开始出现震荡向下的迹象。2019年1月份,非证券投资类信托预期收益率(1-2年)降至7.89%,处于较2018年8月份高点8.26%下行了近40BP。未来随着信用环境的继续改善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信托产品收益率或将有所降低。

 图片13.png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时间:2008/1~2019/1

 

 

责任编辑: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