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城祯:结合中西医优势,守护人民健康
(胡玥)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分别源出于东西方文化的中医和西医,其各自短长愈显互补,而将中西医优势汇聚、提供最佳医疗养生保健方案,无疑是保护生命健康的最理想境界。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他们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在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的同时,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重大和关键科学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在中西医理论的比较研究和创建新的理论体系的思路和方法方面,在用现代科学阐明中医理论的内涵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在辨病治疗和辨证治疗的优势互补、科学结合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常城祯,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常城祯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精通各类中药材的功效与配比,并且能够以现代医学的角度审视传统中医的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在发扬传统中医理论的同时,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救治。近些年,中西医结合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常城祯在中西医治疗方法上积极尝试,敢于创新,在心脑血管、肝肾等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养护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此外,他还积极利用大数据、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西医诊疗方法相结合,研发出多个具有前瞻性和颠覆性的辅助医疗科技成果,为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进程和国内综合医疗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常城祯表示,医学科学研究需要面对国家的重大需求。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我国民众健康和医疗财政的主要疾病,是我国临床医学防治的重点领域,是我国医学科学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些疾病的病死率占据了我国整个疾病病死率的85%,消耗了我国总医疗财政的75%。常城祯非常关注这一领域,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等慢性病的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依据中医血瘀和活血化瘀的理论,研究复方中药及其主要成分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和机理,独创了多个针对这些慢性疾病的新型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和中药配方,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常氏脑出血中西医诊疗方案”,该方案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在抗脑水肿、降颅内压、调整血压、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具有补气活血、通经活络、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的中药方、针灸、按摩等中医药疗法,显著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患者致残率大幅下降,生存质量得以明显改善。凭借出色的诊疗效果,该方案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推广和应用,上海市中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纷纷采用这一诊疗方案,至今已累计为超过10万的脑出血患者提供了救治服务,深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及推崇,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常城祯强调,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手段和西医手段的简单相加,更不是在中医院设立一整套西医检查手段、手术和治疗方法,也不是在综合西医院设立中医科那么简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象是病家,是因病结合、对症融合。特别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中西医互补不可偏废,但又忌生搬硬套,而是要通过现代医学手段甄别其有无器质性改变,是否可以选择手术等医学手段进行治疗,是否存在需要生命支持辅助手段进行挽救等,在适当的时期、适合的阶段遵循中医的辨证思维,分析判断病人的阴阳虚实,给予针对性的方药调理,支持支撑辅助西医共同取得临床最佳效果。结合中西医的优势,守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才是我们的追求和最终目标。”
为推动中西医诊疗技术的融合发展,扩大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的应用范围,常城祯创新研发了基于深度学习样本标记的中西医智能诊疗系统、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医高效智能诊断辅助系统、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中药方剂数据智能筛选系统等创新技术成果,用智能化手段赋能传统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提高了诊疗效率和准确性,即使是一些基层的医疗机构,也能应用上述技术成果,实现在线中西医结合诊疗,促进了综合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对待医学研究和科研工作,常城祯兢兢业业,对待患者,他也始终一丝不苟,坚持“望闻问切”,绝不敷衍了事,甚至于他在常庆慈中医诊所坐诊的时间里,每天也只接诊20位病人。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不让病人多受一份罪——这就是常城祯秉持的行医态度。“与病人多进行沟通,不仅可以帮助病人走出心理误区,给予病人积极向上的引导,还能更详细的了解病情,从而对症下药、因病施治,达到良好的诊疗效果。”常城祯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