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DR的全面应用优势
X线检查技术在中国历经二十年的发展,从第一代的CR技术、第二代CCD间接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第三代非晶硅/非晶硒直接数字化线摄影技术到第四代动态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每一代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都让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的影像质量提升,剂量下降。第四代动态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在X线的检查模态上,扩展了X线机的检查应用范围,相较于第三代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技术,更精准,更高效。
由于常规静态数字化X线检查是基于二维解剖平面成像,导致在对于重叠病灶、微小模糊病灶、隐匿性病灶、粘连等问题无法进行精准诊断,动态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通过多角度动态实时影像多角度观察,能更好的发现病灶并进行相关疾病的治疗。不同于常规静态DR只能进行平片摄影检查,动态DR可以实现多模态的检查,包括平片检查、透视检查、造影检查、DSA功能检查、断层融合功能检查、脊柱及下肢全长拼接检查、三维脊柱检查等多模态检查,相较于静态DR具有丰富的临床应用,且动态DR检查更精准、直观,摆位摄片效率极大地提升,节省技师摄片用时。
一、动态DR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的应用优势
临床诊断肋骨骨折时,常用的诊断方法为X线拍片,而X射线方向平行于腋段肋骨走行方向,加之缺乏清晰的膈下肋骨自然对比,实施常规体位胸片检查极易发生误诊和漏诊,不利于患者及时治疗。在肋骨不完全骨折或完全骨折移位不明显时,可仅表现为一侧骨皮质轻度翘起、凹陷、皱褶或呈现不完整的透亮线影、致密影,甚至有时仅表现为肋骨走行弧度的异常而不出现可见的骨折线,故部分极细微的骨折线及不完全性骨折等,须在具备高清摄像和动态转体透视多角度、多体位状态下,结合临床及影像学间接征象综合考虑。调查发现,动态数字化DR诊断,能将阳性诊断率提高20%,十分有效地降低了隐匿性肋骨骨折病症的误诊、漏诊率,提高检查安全性。
二、动态DR在食管气管瘘检查中的应用优势
在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中,清晰的透视图像,快速地记录图像是影像诊断的基础。动态DR因其支持大幅面透视,实时极速高清点片,支持视频影像回放以及抽帧等功能。在食道碘水造影检查中, 即使造影剂流速非常快, 也能瞬时点片, 实时捕捉到病变部位的影像。有些患者因呛咳明显,不宜反复多次检查,动态DR视频回放、图像抽帧的功能,能采集特征性图像明确诊断,更可以避免医源性损伤,保证医疗安全。
三、动态DR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优势
通过动态成像与快速高清点片功能开展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能够无损地记录下食道的功能改变,观察胃-食道返流、炎症性存留、异常蠕动等能够清晰地显示和记录曲张静脉腐蚀、糜烂的程度;充盈缺损程度和异常蠕动能够显示和记录大的曲张静脉及由于曲张静脉内压力增高造成的张力性改变。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影像表现中的炎症、运动、返流和张力性改变在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动态DR在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优势
泌尿系统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结石可发生于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任何部位,常规腹部X线检查是以往检测结石的常用方法,但采取常规X线检测时,图像清晰度较差,易受患者泌尿系统及肠道内容物影响,出现漏诊和误诊状况。采取动态数字化DR检测时,在常规X线检测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动脉动态造影,从而能从整体上了解患者泌尿系统状况,通过动态观测有助于提高诊断效果,减少漏诊状况,且动态观测下能根据造影剂流动状况观测患者结石,从而能进行针对性摄片,减少X线辐射。且动态数字化DR能观测患者肾脏状况,了解患者泌尿系统梗阻程度、肾脏积液状况,辅助患者治疗。
五、动态DR在脊柱侧凸以及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优势。
早在1994年,包括脊柱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Society,SRS)在内的骨关节专家就希望能发明一种新的三维诊断和数据分析方案,能够满足常规检查后,在平面2D影像上同时获得脊柱正侧位和脊柱侧弯信息,矢状平衡形态分析以及椎体轴面旋转角度。目前,对于全脊柱及双下肢成像主要采用DR拼接法,拼接法分自动拼接和手动拼接,由于采用传统的X线投照方法,存在放大失真效应,即在影像采集阶段已存在误差,图像质量及图像拼接的配准不是很理想,图像组织间密度差异大,且需要分几次投照,存在病患位置改变等风险。虽然目前DR设备中,窄缝SLOT扫描的应用,保证了全脊柱和双下肢的无拼接一次成像,但是图像分辨力差。CT虽然是目前骨骼成像的金标准,由于高辐射剂量和卧位的扫描方式,为病患手术随访跟踪带来不便,特别是非负重位下的扫描,骨骼临床参数的测量较负重位下测量存在较大误差。MR现在也开发了负重位全脊柱成像,但是由于MR的成像优势主要还是体现在软组织方面,相对禁忌证多,扫描时间长,一般不作为脊柱检查的首选方案。 因此,目前在临床上对于站立位下的三维脊柱扫描,并没有临床迫切需要的诊断与信息解决方案。
动态DR在三维脊柱摄影评估上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继发性的脊柱侧弯在青少年中非常常见,Cobb角度的测量是定性侧弯严重程度的金标准,也是手术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但是Cobb法简单易行却也有缺陷,其忽略了三维空间椎体轴面旋转及矢状脊柱平衡,不能完全准确评估三维畸形,且AIS病人往往需要多次X线检查,累积辐射剂量高。传统正侧位X线片很难做到对脊柱进行三维定量评价,尤其是轴面旋转。动态DR能够自动精准测量Cobb角和椎体旋转角度,利用动DR后处理椎体矢量图对脊柱侧弯病患的术前和术后相关椎体参数测量结果与传统两维图像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动态DR矢量图可以更直观地显示和量化椎体的平移和轴向旋转,术后评估更准确客观。
六、动态DR多角度扫描技术在膝关节负重位检查中的优势
在实际工作中,常规DR摄影的漏诊普遍存在,由于是重叠的二维影像,存在骨骼的重叠、摄影位置及方法偏差、肢体旋转等局限,对病变细节的显示影响因素多。目前的动态DR不仅支持动态摄影检查,还可以实现站立位下的三维断层检查。通过创新性设计方式,动态DR可以实现负重位多角度扫描,并结合先进的三维CBCT重建算法,将DR图像由二维扩展到三维,可获得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等多方位图像,获得更多膝关节病变的影像学信息,在膝骨关节炎诊断方面能更真实反映骨性关节面、关节面下骨质及关节间隙的变化,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a) 常规DR未见异常;b)负重位动态DR多角度扫描示关节间隙变窄,骨性关节面不规则改变。
膝关节常规DR与负重位多角度动态DR的检出情况比较
七、动态DR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优势
2019年底爆发的武汉新冠冠状病毒(2019-nCOV),患者影像学的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与细支气管炎,肺炎局限性斑片状或团块状影,病变严重时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多发实变影。常规DR平片对于病变初期的筛查漏诊误诊率高。动态DR相较于常规静态DR的筛查,在早期通过动态影像的观察,结合CT的影像学征象,能从器官运功功能形态上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估。如通过动态观察呼吸的动态变换,判断到底是膈肌功能衰弱,还是其他的问题,为临床治疗方式提供更加直接的影像判断依据。此外,动态DR具备隔室远程操控的特点,同时通过一键智能摆位和旋转脚踏等功能,能够避免操作医生与患者的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建立以基层医疗机构首诊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以期将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留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乡镇中心卫生院接待的患者不断增多,需要诊断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此外,由于大部分年轻人走向城市,乡镇卫生院接诊的患者多为老年人,而老年性疾病的诊断难度也相对较大。因此,常规静态DR已经不能满足多类病种的基层首诊需求,而多功能动态DR的出现为基层医疗机构这一矛盾提供了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动态DR具备多模态检查技术,在头颈、腹部、胸部、脊柱关节等检查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优势。支持多种模态检查,包括常规2D平片检查、透视检查、DSA检查、断层融合检查、三维检查等,相较于普通DR筛查准确率高,漏诊率低,摄片效率更高,能够极大的提升影像科设备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