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健科技执行总经理龙毅:国产替代要发挥企业家精神
当今世界正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让人类命运紧密相连。健康变为全球性主题,医疗产业成为守护人类健康事业的核心力量。在本轮疫情中,来自中国的医疗设备成为全球抗疫的重要保障,中国也形成了完善的医疗产业链条,覆盖了从医学诊疗设备、耗材到IVD的完整体系。国产设备越来越多的进入国内各级医疗机构,随着DRGs/DIP对医院的成本管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从政策层面支持医疗设备采购国产化,国产医疗设备厂商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会。今天,我们邀请了中国医用数字化X线设备龙头厂商安健科技联席CEO龙毅先生做客凤凰网,共同探讨国产替代下的国产医疗设备厂商的机遇、责任和挑战。
凤凰网:龙总,您好。很高兴邀请您做客凤凰网。作为医学影像设备中X线机装备行业的龙头厂商,您对目前中国X线机装备行业的发展怎么看待?
龙毅:目前,中国X线机装备行业的发展比较迅速也相对较为成熟,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等机构发布的数据来看,X线机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国产X线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从探测器、X线球管、高压发生器到机械,产业链条上都有非常优秀的部件制造企业,这是一个行业朝向深度发展的风向标。国产X线机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历经近70年的发展,X线机也历经了数次技术革命,发展到今天的数字化X线技术。在数字化X线技术基础之上,又进一步发展了动态数字化X线技术、三维数字化X线技术这两大新的技术革命,引领数字化X线摄影走向更加广阔的临床赋能。中国X线机装备行业目前在技术创新水平上已经与世界同频共振,国产X线机未来将会成为中国各级医疗机构的标准配置。
凤凰网:龙总,您刚才提到了目前中国X线机装备行业的国产化率已经渗透到了70%以上。据我了解,目前国内的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化率普遍还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在CT、MR以及更大型的影像诊疗设备上。国产X线机行业是如何实现国产化率能达到70%以上的?
龙毅: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谈一下我的个人感受。中国X线机行业之所以能实现70%以上的国产渗透,首先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1年,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发布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2012年启动了“医疗器械重点专项”,重点布局了数字化X线机、彩超、磁共振成像、PET-CT等重大战略性产品的开发,支持与促进国产医学影像设备产业的发展。包括后面国家相关部委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促进国产医学影像设备产业的发展,正是在这些有力的政策之下,国产X线机装备行业才迎来了持续的发展机遇。其次,X线机的发展历史、产业投入和企业家精神是促进国产化率高的另外一个重要成因。中国X线机的发展期起步较早,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到了2000年左右,随着数字化技术趋势的到来,一大批优秀的创业者投入到医学影像装备产业中来。其中,X线机是创业者最为密集的行业,主要因为当时的X线机的市场需求更为迫切,市场广阔。包括安健科技等一大批国产X线机厂商都是在2000年后进入了这个行业。在2007年左右,中国X线机设备厂商高达200多家,这样一个密集的产业投入,让X线机装备快速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主的三大产业带,国产X线机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包括探测器在内的一大批优秀的国产设备部件供应商。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国产化率持续提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离不开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正是通过一批优秀的创业者和创业者身上的创新精神,立志于在技术上追赶进口并完成中国的自我创新之路。安健科技的董事长杜碧先生一直在推动中国X线机装备产业的自我进化,坚持部件自主发展之路,先后突破了X线机中的探测器技术、X线球管技术和高压发生器技术,并带领安健科技的研发团队突破了三维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实现了X线机从二维到三维的革命性突破。最后,国家近十年来持续不断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也给了中国X线机装备加速渗透的动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近十年来数万台X线机设备进入基层医疗机构,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能力。持续推进支持国产化设备采购的政策,也让国产X线机正在持续进入更多的高等级医院。
凤凰网:龙总,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DR会被CT逐渐取代,您认为中国X线机装备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哪里?
龙毅:任何技术都是在特定条件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没有任何一项技术能够亘古长久,在心态上我们始终要保持技术开放的胸怀,与临床同步,持续自我进化。因此,对于那些提出DR会被CT取代的观点来说,我认为它具有可能性,为什么有可能性?对于那些保持固化,停步不前的DR技术来说,比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发展到今天的静态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这种技术一定会被逐步淘汰的。至于是不是一定被CT淘汰,我认为不一定,它也有可能是被另一种DR淘汰。
今天,之所以有很多声音认为DR会被CT取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静态的数字化X线摄影的技术局限,在临床上难以满足临床精准筛查的需求。目前,静态数字化X线摄影局限于脊柱关节部位的常规X线摄影检查,更广泛的胸部检查正在逐渐被CT设备替代。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之所以造成这个事实,是因为临床进步了而DR的能力没有自我进化,跟不上临床的进步。但是,要注意DR是不是就没有了在临床上的进化能力?答案是否定的。比如,CT和MR设备是目前临床最好的最完善的影像解决方案么?它们自身也有很强的技术局限性,卧位检查的影像学信息掩盖了立位下的真实影像学评价、复杂的辐射防护流程所造成的低效率问题、CT设备的高剂量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多次随访检查患者,以及临床诸多疾病评估迫切需要的运动功能成像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目前CT/MR等设备悬置的问题。
DR将在这些问题上提供解决方案,实现自我进化。随着三维D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实现在立位下的三维扫描,实现类CT的三维影像数据,影像学信息更加真实可靠,辐射剂量也更低。动态DR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加进一步贴近临床,完成自我进化。通过动态X线影像与AI智能技术的结合,针对包括诸多胸部疾病(包括像COPD、肺气肿、肺癌等)、心血管疾病的评估带来革命性的技术应用,引领临床的持续进步。因此,完成进化的X线摄影技术将会继续焕发新的生命力,不会被CT和MR取代,中国X线装备产业未来也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凤凰网:龙总,非常感谢您的深度剖析。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您认为中国X线装备行业未来面对的挑战是什么?如何解决?
龙毅:中国X线装备行业发展历经70年,栉风沐雨历经了70年,在这70年里无数先辈为中国X线装备发展披肝沥胆,从这一点上来说,面对中国X线装备产业的未来,我们首先要有民族自信和民族自强之心。引用唐代李瀚问道药山禅师的典故,就是要“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中国X线装备行业未来挑战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如何更深度的参与全球化竞争,让中国X线机装备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海外市场仍然有三十多亿多人口的国家和地区还停留在CR等落后的X线技术阶段,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中国企业有使命也有责任将健康全球的责任履行,为人类整体健康事业而持续奋斗。二是如何持续不断的完成自我进化和自我革命,与临床同步,持续服务临床,赋能临床,引领临床进步。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也是医疗大国,临床的发展迅猛,X线技术发展如何持续与临床同频共振,服务临床、赋能临床进而持续引领临床进步,需要我们持续思考并实践。这些挑战最终我认为还是要回归到上面提到的两行诗,还是要“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这背后就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矢志创新,为人类健康事业而持久奋斗。
凤凰网:非常感谢龙总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