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奶奶变装冲上热搜”看盈康一生的“养老”新理念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
时光是一条不可逆的单行道,出生我们便踏上了征程。
年轻的时候无所畏惧,常常轻言生死。
可当我们真正从中年迈入老年,常常最想做的又是再回头看一眼,向前的步子慢一点,再慢一点。
也是因为这样,很多老人的暮年就在留恋,焦虑,空虚之中机械前行。
如何过好老年生活?这不仅是老年人的课题,也是年轻人的课题。
最近上海的一家名叫盈康一生的养老院在网络上火速出圈,而它背后的推手就是一群平均年龄已经达到73岁的老奶奶们。这群生活在盈康一生养老院的“魔都奶奶天团”,紧跟年轻人的脚步,化身“摩登时尚女郎“在镜头前玩转变装视频,其中年纪最大的奶奶已经有92岁高龄了。
镜头前的老人们,有的化起了一辈子都没化过的妆;有的穿起了妙龄少女时代才穿过的旗袍;有的戴上了孙子们常常戴的棒球帽......这一刻的她们,没有再去考虑这些适不适合这个年纪,也不担心其他人怎么看她们,她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青春年少时的一样灿烂,并且更加有感染力。
变装视频被发布到网上后,自信大方,美丽乐观的“奶奶天团”马上在网上收获了一大批粉丝,网友纷纷表示,老了也要像奶奶们一样活出少女心态。
专业养老院是潮流趋势
如果我们不能阻止一条河流奔流向前,那我们就在奔流的河水里处处撒满鲜花。
“魔都奶奶天团”的心态养老给众多老老少少树立了典范。
截至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0%以上,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到2035年前后将达到30%,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问题已经是我国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而在老龄化问题上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就是养老问题。
过去老人常说:养儿防老。那时候,不论是社会,文化,还是父母自己都将养老单纯地寄托在后代身上。因此也就有了“父母在,不远行”。但是如今社会生存不再是依赖一亩三地,年轻人从受教育开始,就在和父母渐行渐远。对年轻人来说,家乡能容得下灵魂,却容不下身体。对老人来说,孩子所在的地方是融不入的异乡。
而对于大城市的老人来说,今年92岁的王奶奶(化名)虽然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生活在上海本地,但是这已经是她住养护院第十二个年头。去年四月份她从上一家住了十年的养护院转到徐泾镇养护院,这是老人自己选的养护院,她说她一来就看上了这里的环境。
可见在专业养护院良好的生活体验,逐渐打破送老人住养老院就是不孝的传统观念。对儿女来说,孝不孝不在于养老的形式,而是在于是否真的用心关心老人。对老人说,享受专业的养护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对社会来说,在分工越来越精细的背景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才是资源利用最大化。
老有所“医”
一天下午,盈康一生旗下徐泾镇养护院里的医生擦着额头的汗,走出抢救室。脸上虽然满是疲惫但是笑容浅浅地挂在嘴角,嘴里轻轻念叨:没事了,老人没事了。
就在80分钟前,住在徐泾镇养护院的叶奶奶(化名)胆囊炎发作感染,全身出现严重水肿,心跳、血压出现异常,病情突发,情况十分危急。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徐泾镇养护院的医生马上第一时间对叶奶奶进行紧急抢救,经过长达80分钟的救治,叶奶奶恢复自主心跳,生命体征也恢复平稳,最终脱离危险。
而刚刚将叶奶奶抢救回来的医生,顾不上休息,立马又和医护团队商量起叶奶奶的后期诊治计划。
在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尽心照顾下,长期卧床的叶奶奶在治疗期间身上未出现一处皮肤破损、压疮。
对于叶奶奶来说,养护院里专业贴心的治疗护理比家庭护理更合适。
今年国际妇女节前夕,住在上海徐泾镇养护院的李奶奶(化名),正在和给她化妆小姐姐分享养护院的趣事,她也是变装视频里“魔都奶奶天团”的一员。去年五月十四号,李奶奶从大儿子家搬进徐泾镇养护院,她的小姐妹很早就住进来了,因为居住的体验感很好,就把养护院也介绍给她了。
李奶奶之所以动了想来养护院的念头,是因为她腿脚不是很方便。年轻的时候经常干农活,日夜操劳,很早腿上就长了骨刺。进养护院之前,她住在一个老小区,小区没有电梯,她又住在5楼,除了做饭洗衣要依赖大儿子,她上下楼也非常困难。
送来养护院后,大儿子因为不太放心,几次问李奶奶要不要接她回去。每次说到这个话题,她就朝儿子连连摆手,嘴里一口回绝。
和化妆小姐姐分享这些事情的时候,李奶奶拉着化妆小姐姐的手,笑眯眯地和小姐姐说着悄悄话:我跟你说,我不愿意回去,这里可好了,我有好多老姐妹在这里。护工把我照顾也好,餐食都端到房间,每天晚上都给我洗脚,洗完再帮我擦药,我在这里住的可舒心了。
当像盈康一生旗下上海徐泾镇养护院一样专业的养护院越来越多后,不论是有自立能力的老人还是失智,失能的老人,在专业的养护下,老有所“医”也变得不再是一句口号。
老有所乐
我们常常说老人就像小孩,当他们的记忆力,智力,动手能力逐渐退化至孩童的水平的时候,你会发现老人也越发难控情绪,越发在心理上对身边人产生依赖。这就是我们要说的,除去身体养护的另一个方面,心理养护。
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当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得到满足后,爱,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又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让老人生活的开心,有尊严,有价值?这变成了所有养老方式的必修课程。
刚住进徐泾镇养护院半年的王奶奶(化名),经常在麻将桌上谈笑风生,看她那个神采飞扬的样子,你甚至不敢相信她是八十多岁的老人。王奶奶很爱搓麻将,在养护院她已经有了固定的牌搭子,但是当新来的朋友想加入她们,她也不“贪杯”,会主动将自己的位子让给新朋友,也让她们玩一玩。让出位置后,她也不闲着,就和其他的老姐妹们一起聊天散步,过得十分惬意。
和王奶奶不一样,住在盈康一生旗下白鹤养护院里的秦爷爷对麻将没什么兴趣,并且也没有其他的爱好和特长。去年89岁的秦爷爷,住进养护院不久后,就发现养护院有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什么插花,写字,棋牌,瑜伽等等。看着身边的朋友每天参加这个小组,参加那个小组,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秦爷爷又羡慕又苦恼。虽然他也想加入,但是这些活动他都没有接触过,也不会。用秦爷爷自己的话说就是,年轻的时候除了工作就是工作,老了没工作了,就好像没事可干了。
了解了秦爷爷情况的养护人员,马上打消了秦爷爷的顾虑。工作人员说,这些兴趣小组,只要你愿意,哪一个都可以加入,不需要一定会。
在工作人员的积极引导下,89岁高龄的秦爷爷第一次拿起画笔,他加入了很感兴趣的绘画组。自从加入绘画组那天起,秦爷爷每天一定会画完一幅作品。到今年为止,秦爷爷已经画了10本绘画本,将近200幅画作。翻开这些画作,从线条生涩到如今彩色搭配都十分考究。秦爷爷将心里的许多心心念念都一一在画上呈现,花博会,中共二大会址,,白鹤养护院的大草莓......看着这些画作,好像有更了解秦爷爷一点了。
很难想象一个老人,在他89岁的时候学了一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技能,还能学得这么好。秦爷爷说:他现在每天一定要画一幅画,如果画不完他都睡不着觉。
很多老人之所以抗拒养老院,大多数是因为觉得进了养老院就接近人生的终点。但实际上,像盈康一生这样的养老院它们就在用实际行动告诉老人:养护院不是终点,衰老也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精彩生活的起点。养老就是要坚持并践行老有所“乐”。
唯一正确的是:选择适合的养老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领域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能独立思考,相信像“魔都奶奶天团”一样快乐养老的人群会越来越多。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住进养护院,正确的选择一定是尊重老人自己的选择。真正的孝顺也不在于形式,不拘于传统观念。
交朋友,玩游戏,健身,插花,品茶,练字……”如果哪一天我们老了,就问问自己:有没有自己觉得还想做,还能做的事,如果有,就去做。“任何年纪都有精彩,不要因为年纪对生活设限。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过自己想要的人生。记住,“我们不会变得更老,我们只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