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知名摄影师张宁:用摄影语言讲述人间百态
摄影语言能够向受众传达出图像的真实性、记录性和客观性,而如何运用摄影语言进行叙事,是摄影背后社会意义与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作为国内知名一线摄影师,张宁是鲜少能够灵活运用摄影语言的摄影天才,他对周边环境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不管是自然环境中的景,还是社会环境中的人,他都能如写作一般,合理的运用点、线、面进行设计和渲染,使得作品富有极强的视觉节奏和叙事效果,是当之无愧的视觉艺术家。
摄影是什么?是记录、是明鉴、是艺术……一千个人总有一千个不同的理解。但在张宁看来,摄影是唯一通行世界的“语言”,在不同国家及不同的文化间架起桥梁,它真实地反映生活及时事,容我们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照亮了社会生活的实况,从而让我们成为世界的见证者,这点在张宁的摄影作品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他的大多数作品中都保留了生活很真实的一面,他喜欢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瞬间的感动和不同的面孔,以自己的方式去记录当下瞬间,并且通过与拍摄对象进行深入交流,去挖掘人们背后的故事,体验百态人生,然后不断追寻内心深处那个真正的自己,这是他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而他摄影作品中散发出的生活的温暖和感悟也同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摄影的载体是相机,但摄影的灵魂却是摄影师的思维。张宁是一位思维能力极强且极为注重设计元素的摄影大师,他对彩色和构图中的几何形状有着高超的运用手法,使其他任何摄影师望其项背。“摄影绝对是个功夫在诗外的行当,对摄影器材的熟练操作和灵活使用这是基本功,对摄影构图、摄影要素的选取布局这需要以审美为基础,对光影的重现、氛围的渲染则需要前期后期的平衡发展,以后期思维来指导前期拍摄,要做到各种技术想得起、用得上。”张宁如是说。
在张宁的摄影作品中,我们常常能惊喜的看到意想不到的颜色搭配和对比,冷暖色鲜,颜色相互之间的冲撞有力度但又很和谐,构图也很巧妙,他将摄影主体的“点”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把其他背景元素作为“线”和“面”来布局,产生强烈的图形感和设计感,牢牢地把控着作品的整体调性,再加上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每一组作品都兼具深度、广度和空间感,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美感。这是张宁所创造出来的独特视觉语言,也是对摄影艺术的变革和创新。
在摄影实践中,‘单张—系列—专题’的金字塔构型始终存在,这种和绘画类似的静态平面视觉艺术,风格和形式的获得不算太难,在张宁看来,观念的突破才是镜中花水中月,成功者寥寥无几。为了不断丰富自己的见识和认知,实现观念与思维的突破,张宁不仅大量阅读摄影类、美术类图书,他还经常到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中心等进行参观学习,从先哲和同行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他还去过很多风景、人文圣地,探寻江湖河海日月山川,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获得感悟,从异域风情中得到灵感;他更痴迷于古典音乐,从贝多芬、巴赫、莫扎特那里获得精神的慰藉……他在时间、空间、情感、生活等方面不断去积累、去充实、去思考。因为在他看来,认知和思考的深度决定了摄影作品的高度。
面对未来,张宁说道:“我希望一直用影像捕捉大自然的秀美景色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寻求摄影技能与心灵感悟的融合,不惧辛苦、不懈努力、不忘坚持、不断提高,寻找各种感动的瞬间,捕捉天地间光与影精彩的交错。通过镜头把世界真善美的一面记录传递给各位,给观者带来欢愉和放松。”(文/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