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正文

2022年高校毕业季:接受降薪,拥抱改变

2022-06-17 14:07:48 来源:- 作者:-

进入6月毕业季,大部分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在完成毕业典礼后都将正式步入职场。以往这个时节社交媒体上都会洋溢着天之骄子晒出的高薪offer。特别是一些名校毕业生,会在互联网大厂的offer决赛圈之间纠结。

然而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局势等影响下,全球经济大环境下行,大厂纷纷缩编降本,就业形式严峻。与此同时我国也迎来历史纪录上千万毕业生大潮,供需关系和行业形势的变化牵动着今年的每一位毕业生。因此,在职场社区平台脉脉的毕业生讨论中也可以看出,今年应届毕业生心态更加求稳、对薪资的期望也更为包容。

“降薪潮”来临,毕业生纷纷调低预期

接近2022届校招尾声,多份就业报告的统计显示,大学毕业生薪资增速放缓。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6月13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疫情等多方因素影响下,2020-202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起薪平均涨幅(本科:4%,高职:3%)低于疫情前的2018-2019届的起薪平均涨幅(本科:7%,高职:6%)。

其中,IT行业的薪资水平虽然持续领跑,但整体涨幅偏低。数据显示,应届毕业生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就业月收入持续较高,但2021届毕业生起薪涨幅(本科:5%,高职:4%)低于全国平均(本科:7%,高职:6%)。

脉脉上部分应届毕业生也曝出,有的互联网企业在员工入职不久就调低了薪资待遇。有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实习期就被以产出少为由降薪1/3,同时要求重新签合同,而另一位应届硕士在新BAT大厂也遭遇了类似的状况,在试用期就被降薪17%,再加上领导更迭,这让他不顾简历“花掉”也想速速离去。

 图片15.png

原本高薪体面的互联网、地产、教培等行业所面临的“降薪潮”,使得近两年毕业的职场新人经济压力加大,同时选择面也变窄。但如果不接受薪资降低,面临的就是在家待业,孰轻孰重,这让新晋毕业生们自觉调低了心理预期。

 图片16.png

因此在脉脉的校招季讨论中可以注意到,“未来是否会降薪”成为应届生比较offer时考量的关键点。一位北京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在去年底拿到了VIVO和荣耀的程序员岗工作,在对比offer中,他最关注的是入职后是否会被降薪。在考虑顺丰、字节等大厂的工作时,大学生们首先想到的也不再是当前的薪水,而是入职后是否存在降薪的风险,加班强度如何。这些关注点的转移都体现了当前应届生的心理变化。

 图片24.png

而且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事业编制和公务员岗位的薪资也有下调。例如深圳公立学校的教师岗薪资大幅下调,多省公务员岗位的薪水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原本的目标是长三角或珠三角地区这部分薪水较为体面的编制岗位,如今的“铁饭碗”利润慢慢变薄,这也使得毕业生们感到迷茫。

图片18.png 

不求高薪后,求什么?

近年来,大厂打工人的辛苦程度有目共睹,996007是行业高速发展期难以根除的弊病。更高工资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需要职场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当职场人的时间与精力被“明码标价”,而这份“价值”又存在打折风险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归自身的价值思考。

根据脉脉《乘势而上 人才流动与迁徙2022》报告显示,对于Z世代的年轻职场人而言,“重复性工作、没成就感”是仅次于工资待遇低的跳槽原因。伴随着个体价值的觉醒,年轻人在挑选工作时,也更加注重工作对于自身的意义。

 图片19.png

特别是在高薪行业人才竞争回归理性的今天,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的物质主义价值观逐渐减退,更加注重职业发展与个人价值实现。一位京东的认证员工就坦言,自己最开始入职时对薪酬比较敏感,但后来在“高人指点”下,他渐渐意识到,在优秀的平台扎实基本功才是对年轻人最重要的事情。“每日总结、复盘、阅读,做难而正确的事情”,似乎这才是大厂能带给自己的最核心价值。

脉脉招聘市场总监王侠君日前在职场Bonus“全能offer季”的栏目访谈中也指出,对于00后首批进入职场的应届生,最关键的是培养自己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不断吸收信息,内化为知识,外化为能力,通过在岗位上1-3年的沉淀,不断地迭代和成长,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察和复盘能力。 

图片20.png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行业内卷与反内卷大潮的此消彼长间,新一代的毕业生也更加注重“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有超过48%的人宁愿降薪,也不愿意被内卷裹挟应届毕业生小毛进入腾讯工作半年就直呼“实在卷不动了”,如果可以达到WLB的话,他宁愿接受降薪。  

图片21.png

选对行薪资“不降反升”

虽然今年是求职大年,应届生竞争压力非常根据王侠君观察,截至目前,大多数公司的校招没有受到过大的负面影响希望大家不要掉自我焦虑的陷阱

而且,不同行业的人才趋势与职场红利仍然是“千行千面”。根据脉脉招聘事业部副总裁付海丰在职场Bonus“全能offer季”的介绍,从职位增速可以判断热门招聘行业。

据观察,排在行业职位量增速前列的行业包括新能源、智能制造、新生活服务类等。其中,新能源职位量增速最快,第二梯队是智能制造,第三梯队就是新生活服务类,包括人工智能和电子商务等方面。

根据脉脉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以及人工智能等新经济领域的人才供给均有数倍增加,“硬核科创”领域正在强劲吸引着职场人。互联网人才的加入也在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图片22.png

例如“新经济行业”就是当前向好的行业。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深圳、广州、杭州、南京、上海在新经济领域的薪资涨幅均超过20%。据付海丰判断,从行业人才流动来看,互联网大厂虽然每年都有人员优化,但每年会有大量人才引入。新能源行业的头部公司虽然局部业务优化,但是人才总体流入比仍然非常高。从行业整体趋势来看,人才也在大量流向腰部企业和新兴行业。

比亚迪就被传出今年校招中,F类专业(代指计算机类、车辆工程、通信电子类、自动化专业)的硕士毕业生薪资上调。这让毕业生在行业选择上也有更多的考量,例如比亚迪、吉利、长城等新能源民营三强,基本不受此次“降薪潮”波及,也成为毕业生更加青睐的行业。

 图片23.png

“良禽择木而栖”。那么,毕业生应如何选择优质行业、判断行业发展形势,付海丰介绍,首先是要通过行业研究报告等判断行业本身的增速,其次是了解行业本身的经营情况,例如在上市公司财报中了解收入增长速度、投入成本和利润增长速度,第三点就是要研判个人投资回报,“除了短期工资以外,也要判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个人投入带来的薪资增长区间以及获得的能力可以换取的价值”。

接受降薪,提升能力,优选行业,拥抱未来,似乎是这届毕业生当前的最优解。

 

责任编辑: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