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正文

通水五周年系列报道——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援引长江水走进山东

2018-10-23 10:11:47 来源:- 作者:-

图片1.png

山东境内第一级泵站:南水北调东线台儿庄泵站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截至目前已成功安全运行五周年。在这五年里,东线一期工程从江苏扬州源头援引长江水一路北上,提供生活生态用水,以缓解山东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问题。

经过五年的持续运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山东地区输水达30.7亿立方米(如下图所示),惠及济南、青岛等十余城市4000万山东百姓。

图片2.png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向山东地区输水调度表

“在没有饮用长江水以前吧,人们喝地下水,含氟量大,大家普遍有黄牙病,脚后跟疼。自从南水北调工程过来后,用上了长江水,长江水的口感好,无水垢,作物生长好。”德州市草屯村村民崔俊辰说道。

对东线工程来说,不但水量上要满足山东地区的生活所需,更要做到水质上的根本保障。因此,为了保障一渠清水北上,南水北调东线坚决执行“三先三后”原则,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绝不让污水北上。经过十余年建设,从2003年到2013年,东线工程COD平均浓度下降 85%以上,氨氮平均浓度下降92%,水质达标率从3%到了100%,符合调水水质要求。所以,南来的江水才能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进入千家万户,改善群众生活。

五年时间,东线工程在山东地区积极发挥综合效益,不仅保障百姓生活,还遏制了地下水超采状况,增加了生态环境用水,改善了河流生态。

根据水资源数据统计,2010年-2016年,山东省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量由91.3亿立方米下降至82.3亿立方米,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如果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却得不到有效补给,会导致河道断流、泉水干枯、海咸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给整个生态环境极大破坏,因此急需南水进行补注。通过南水北调东线持续补注,2017年1月1日数据显示,南水北调受水区9市地下水埋深同比全部上升,最大回升0.68m。

南四湖、东平湖是山东地区的重要水源地,2014年6月南四湖遭遇干旱危机,湖区蓄水不足历年同期的两成,水位降至2003年以来最低,生态危机告急,之后东线工程紧急补水,历时20天入湖水量达到8000万立方米,南四湖水位回升;2016年旱情再现,南四湖、东平湖水位接近生态红线,东线工程调引长江水向两个湖泊补水2亿立方米,避免了因湖泊干涸导致的生态灾难。

南水北调东线利用大运河作为输水线路,通水后,京杭运河韩庄运河段航道已由三级航道提升到二级航道,大大提高了通航能力;近两年南水北调持续调水稳定了航道水位,改善了山东地区的通航条件,增加了货运吨位,提高了航运安全保障。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是国家战略性基础工程,全长1467公里,自长江下游江苏境内江都泵站引水,通过13个梯级泵站提水北送,经山东东平湖后分别输水至德州和胶东半岛,在境内形成T字形的东西和南北两条输水大动脉,以保障山东居民生活用水供应和生态环境改善。未来,东线工程还将向北延伸,为京津冀地区供水。

责任编辑:小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