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正文

刘鑫:手持科技 “画笔”,绘就融媒体创新长卷

2025-04-14 13:56:58 来源:- 作者:-

/胡楠)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速,而媒体行业正是这场变革的前沿阵地从媒体节目的内容生产到传播渠道,从受众触达方式到商业模式重构,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甚至于以往我们认为是铁饭碗的主持人,现在也要面临来自虚拟数字人的巨大竞争压力。在这技术驱动的变革浪潮中,不同媒介形态的边界正在消融,融媒体的概念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2024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超90%的主流媒体已完成融媒体转型以应对当前数字化传播环境的挑战。这一情况同时也证明单一媒介形态已无法满足现代受众需求,跨平台、多形态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成为必然趋势。

对于这场深刻的行业变革,众多资深媒体人都有着深刻的认识。融媒体不只是简单地将同一内容在不同平台发布的融合,即同一件事用文字写一遍,用视频拍一遍,而是底层传播逻辑的重构,需要建立全新的内容生产链条。"央视资深制片人刘鑫指出,真正的融媒体转型,是要重构从选题策划到内容生产,从技术支撑到分发传播的全流程体系,实现内容价值的多维度开发与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刘鑫,1972年生于北京,武汉大学新闻系科班出身中国知名媒体。自1995年进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央视)以来,他一直奋战在新闻采编与节目制作的第一线,从最初在新闻现场奔波采访的基层记者,到成长为资深制片人,刘鑫曾统筹款新闻节目策划、制作和播出等全流程工作。在三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刘鑫见证了传统媒体向融媒体的转型全过程,对传播生态的巨变有着敏锐洞察。面对受众接收习惯碎片化、传播渠道多元化、内容需求个性化等行业趋势,刘鑫积极加入到媒介融合的改革浪潮中以期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可复制的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

在刘鑫看来,以前人们主要在家里看电视,所以新闻节目只需考虑电视端的呈现效果,以满足家庭场景下长时间、沉浸式的观看需求。现在人们在地铁上通勤,公园里散步,也要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获取信息,那么内容就必须适应碎片化、移动化的传播环境。可以说,当下受众的注意力更加分散,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人要实现有效传播,在媒体节目制作的同就必须充分考虑每个媒体平台的特性,去有目的地定制差异化内容。比如,电视端强调画面的震撼性和完整性,移动端则要突出信息的即时性和互动性,社交媒体平台需要更具话题性和分享价值的内容。通过多维度内容矩阵的构建,将一个新闻事件以不同的叙事视角和表达方式,实现更全面的呈现和更深度的传播效果让用户从多个角度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和思考

为了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壁垒,实现内容的无缝对接与高效传播,刘鑫提出了一体多用策略,同一新闻素材采用图文+影像+数据可视化+用户生成内容的复合传播形态,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为了证明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刘鑫在多方面进行了验证比如在其制作的消费维权调查类节目《每周质量报告》,刘鑫引入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复杂的质检数据转化为直观的交互图表,使专业数据变得通俗易懂该节目还通过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以图文为主要载体的平台发布深度解读内容,满足专业人士的信息需求,同时也为普通受众提供了深入了解的渠道。再来,针对短视频平台特性,节目还有60秒精华版,突出关键检测数据和消费警示,让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取核心信息。

图片1.png 

每周质量报告节目

在《三星堆新发现》这一考古直播特别节目中,刘鑫采用“四维直播”模式,结合VR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一个沉浸式的三星堆数字空间,观众通过扫描直播挂出的二维码即可登录《三星堆奇幻之旅》大型数字交互空间,穿越屏幕进入“古蜀王国”、考古挖掘现场、三星堆数字博物馆等核心场景组成的虚拟空间,通过与数字空间中的文物、虚拟人物以及场景的实时互动,以游戏化探索的方式,沉浸式感受三星堆文明的独特魅力。以上创新实践均是刘鑫在融媒体领域的成功探索,他通过精准把握不同平台的传播规律,实现了内容的高效传播与深度互动,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可其中《三星堆新发现》融媒体项目获得了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一等奖,成为融媒体新闻报道领域标杆案例。

图片2.png 

“三星堆奇幻之旅”数字空间

为了进一步拓展融媒体的应用边界,刘鑫开始探索更为多元的融媒体展示形式与技术辅助工具我认为融媒是一个极其广阔的生态概念,它可以包含游戏、动画、展览等多种表现形式,关键在于如何用最适合的技术去呈现一件事情、一个人物或一个历史事件,让受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增强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基于此,刘鑫积极组建跨领域技术攻关团队通过融合人工智能行为建模、技术动作捕捉、自然语言处理与AIGC技术等前沿技术,先后开发出“虚拟情境智能交互行为自主演绎系统”“数字艺术展览智能导览与互动系统”以及“基于AIGC的融媒体内容制作平台”等多项创新媒体技术成果打造全场景、多维度、智能化融媒体产品生产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

上述技术系统各具特色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融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具体来讲“虚拟情境智能交互行为自主演绎系统”能够根据新闻事件的背景和情节,自动生成逼真的虚拟场景和人物角色,用户可以通过交互设备与虚拟环境进行互动,亲身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增强了用户的代入感和体验感;“数字艺术展览智能导览与互动系统”通过空间计算与语义理解技术的协同将新闻报道中的图片、视频、文字等内容以数字艺术的形式进行展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展品上的二维码,获取详细的导览信息和互动体验;“基于AIGC的融媒体内容制作平台”则依托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实现了新闻稿件的自动生成、视频的智能剪辑和特效添加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内容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以上技术系统的协同应用,刘鑫成功丰富了融媒体产品的叙事维度,开创了全新的文化传播模式。这在其主导构建的《重返三星堆》线下沉浸式VR体验展这一创新型文化传播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展览在过去与媒体节目是不相干的独立存在,传统报道充其量是对展览的大致介绍,仅发挥简单的宣传作用。《重返三星堆》VR展是在三星堆奇幻之旅数字空间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升级和内容优化打造而成,是一个更具沉浸感和互动性的线下体验空间。观众带上VR头显,即可自由穿梭于祭祀祭坛、青铜作坊、宫殿遗址等数字化场景中,亲历3000年前古蜀时代的文明盛况,实现跨越时空的沉浸式文明对话。该展览是对《三星堆新发现》直播节目的重要补充,既实现了内容价值的深度延伸,又拓展了受众体验的维度,使融媒体传播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在经过了多个项目的实践探索后,刘鑫对于创新融媒体产品的开发形成了系统化方法论,并着手构建更加完善的融媒体产品矩阵据悉,刘鑫目前正在策划大熊猫为主题的系列融媒体产品。该项目计划通过实时直播、制作电视科普节目以及举办线下虚拟展览等多元传播形式,将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转化为可交互、可感知的活态文化载体,让全球观众获得全新的文化体验。而这种深度融合科技与文化基因的传播方式,正在重塑世界感知中国历史文化魅力的维度,让五千年文明以充满未来感的姿态拥抱世界

刘鑫在融媒体领域的持续深耕,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上升,更是传媒从业者在行业变革浪潮中的生动注脚。从传统媒体的坚守到融媒体时代的破局,他始终站在技术与内容融合的前沿,用创新思维与不懈探索,为新闻传播的未来勾勒出无限可能。相信在未来,刘鑫将以对传媒事业的满腔热忱,推动融媒体跃入新的发展阶段,为全球受众呈上更多高品质、创新性的媒体佳作,续写传媒创新的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