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癌卫士”:长链非编码RNA NBR2如何成为乳腺癌治疗新希望?
蚌埠医科大学科研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题为“Effects of LncRNA NBR2 on proliferation and autophagy of breast cancer cells under starvation condition”研究成果,首次揭示LncRNA NBR2通过调控保护性自噬抑制乳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 填补了LncRNA在乳腺癌自噬调控网络中的空白,为肿瘤代谢与表观遗传调控的交叉研究提供新视角。
在人类基因组的“暗物质”中,藏着一类名为“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 coding RNA,LncRNA)”的神秘分子。它们虽不直接编码蛋白质,却能在癌症、糖尿病等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Lnc RNA是一种由数百个以上核糖核酸组成的长链型 RNA 分子,由于能影响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对细胞增殖等功能表现出调控作用,所以其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关键因子。研究发现许多 LncRNA 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LncRNA 分子可能成为治疗乳腺癌的干预靶点。LncRNA NBR2 被发现位于乳腺癌基因 BRCA1 附近,有研究发现LncRNA NBR2 在葡萄糖缺乏条件下被诱导生成。
该团队利用癌症基因数据库分析LncRNA NB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然后收集临床乳腺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标本进行验证,并在细胞水平检测LncRNA NBR2在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为了证实LncRNA NBR2是否通过调控保护性自噬进而影响人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以两种人乳腺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通过敲低或过表达乳腺癌细胞中LncRNA NBR2的水平,检测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以及自噬的影响。敲低LncRNA NBR2外加自噬晚期抑制剂氯喹验证LncRNA NBR2是否通过影响乳腺癌细胞的保护性自噬来改变肿瘤细胞的增殖。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在饥饿条件下观察乳腺癌细胞自噬以及LncRNA NBR2的改变,并在饥饿条件下观察敲低和过表达LncRNA NBR2对乳腺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和自噬小体形成的影响。最后利用裸鼠成瘤实验观察LncRNA NBR2在体内对乳腺癌肿瘤组织生长及自噬的影响。
研究发现LncRNA NBR2在乳腺癌病程中起到抗肿瘤作用,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LncRNA NBR2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保护性自噬来降低细胞的增殖能力,饥饿条件可缓解LncRNA NBR2对乳腺癌细胞保护性自噬的抑制作用。
该研究从基础机制到临床转化均具有突出价值,NBR2的表达水平可能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或预后评估的潜在分子标志物,NBR2或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可作为小分子药物或RNA靶向药物的干预靶点,未来需进一步推动试剂盒研发、多中心临床验证和药物研发,最终实现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跨越。
尽管NBR2的转化应用仍面临组织特异性调控机制复杂等挑战,但已开始行动。未来3-5年,我们有望看到基于NBR2的基因疗法或小分子药物进入临床,让更多患者受益于“中国智造”的抗癌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