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正文

胡涛:以AI驱动临床前CRO创新,破解药物研发困局

2025-04-28 17:15:55 来源:- 作者:-

(宋智达)在广西南宁瀚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韬医药”)的实验室内,胡涛正带领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生物样本分析平台”对一款针对重症哮喘的候选化合物进行活性验证。通过这套平台,短短72小时内,系统便从15万种化合物中精准筛选出2个潜力分子,其中编号为HT-2301的化合物对IL-4Rα靶点的抑制活性达到了89.3%。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展现了胡涛在药物研发领域的独到眼光,也凸显了他通过“AI+靶点验证”技术推动医药研发的创新路径。

 

技术驱动创新:引领临床前CRO服务新突破

作为瀚韬医药的总经理,胡涛自创建公司以来,便提出并实施了“技术驱动、数据赋能”的发展战略,致力于为药企提供创新的临床前CRO服务。公司聚焦呼吸科、急诊科、血液科等疾病高发领域,涵盖靶点验证、化合物筛选、药效学、毒理学研究等多个方向,推动医药创新成果的转化。

图片1.png 

(瀚韬医药总经理胡涛)

在胡涛的领导下,瀚韬医药与四川普锐特药业有限公司、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等20多家知名药企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多个项目取得了标志性进展。特别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研发项目中,胡涛带领团队通过自研的数据建模算法,大幅度缩短了初筛周期。该项目从靶点发现到IND提交,仅耗时14个月,比行业平均周期缩短了35%,并成功推动候选化合物进入临床前关键验证阶段,成为国内实现该技术转化的典型案例。

 

学术引领实践:推动研发质量管理的理论创新

胡涛的影响力不仅仅来自其在产业界的突出表现,更深植于学术研究领域。他在《中外医学研究杂志》等多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关于药物研发质量控制、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为医药研发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尤其是在《生物药研发阶段的质量管理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胡涛提出并研发了质量风险管理工具,有效地将药品研发过程中质控缺陷率从12%降低至4%以下,已经被多家制药企业纳入GMP管理体系。

四川某制药公司张总表示:“胡涛先生的论文为我们公司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根据其研究成果,我们预计不仅研发效率将大幅提升,返工率也能降低20%-30%,这将帮助我们节约约500万元的研发成本。”

 

荣誉见证贡献:荣获中国医药行业卓越贡献奖

胡涛深知,医药研发的核心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从研发到临床全过程的质量管控与数据支撑。他多次在行业论坛上呼吁构建高标准、系统化的质量控制体系,推动医药研发生态的整体优化。

正因其在推动医药研发创新和技术转化方面的突出贡献,胡涛于2023年荣获“2023中国医药行业卓越贡献奖”。该奖项的评审委员会特别指出,胡涛主导的“临床前CRO智能化平台”项目取得了三大关键突破:首先,成功构建了呼吸科全靶点化合物数据库,至今收录验证靶点超200个;其次,通过AI技术替代传统动物实验,成功减少了1.5万只实验动物的使用,推动了伦理与技术的双升级;第三,技术授权模式推动合作药企研发管线增长了40%,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图片2.png 

(胡涛被授予“2023中国医药行业卓越贡献奖”)

这些成就充分印证了胡涛“从实验室到病房”的核心理念,即通过科技创新将研发价值直接转化为临床治疗需求,推动药物开发的临床应用。通过这项创新,胡涛为医药行业注入了强大的技术动力,并且在提升行业效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及未来,胡涛坚定地认为,中国医药创新的未来关键在于“打通产学研闭环”,实现产业、学术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融合。为此,他正在推动瀚韬医药与当地院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精准医疗联合实验室”,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动10款创新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全面提升中国医药研发的整体水平。

作为兼具科学家严谨与企业家魄力的行业领军者,胡涛的愿景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的突破,更是要通过精准的科研管理与协同创新推动中国医药研发的全面跃升。借助先进的AI技术和数据驱动的研发模式,他正在为中国乃至全球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责任编辑: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