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宝应望直港镇人大:依法监督护航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
“没想到反映的道路破损问题,镇人大盯上后,这才一个多月就完成了勘测设计,年底前就能修缮到位!”近日,江苏省宝应县望直港镇九力绳缆负责人看着施工计划表,对镇人大的监督实效连连点赞。自“依法监督,护航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活动开展以来,望直港镇人大主席团以“监督”为钥、以“服务”为核,用一套“全链条组织、多维度调研、闭环式落实”的组合拳,为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建强“监督骨架”:从“纸上部署”到“落地生根”。“监督不是简单的检查,而是要构建一套能真正解决问题的体系。”这是望直港镇人大主席在专项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明确要求。活动启动之初,镇人大便以“高位推动”破解“落地难题”,迅速搭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部门协同、代表参与”的联动机制,21名县人大代表“一对一”包联20家规上企业和21家种养殖大户,84名镇代表划组分片,带着《走访调研计划表》走进田间地头、生产车间。
为让监督不偏方向,镇人大把“思想校准”摆在前面。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专题学习、“营商环境怎么护”研讨,代表们达成共识:“监督是给发展‘把脉’,不是给企业‘挑刺’。”九力绳缆包联代表王磊说:“过去觉得监督就是看台账,现在明白是要帮企业找堵点,这种定位转变让我们走访更有方向。”
织密“调研网络”:从“泛泛而谈”到“精准画像”。“兴太生物科技的海外订单少了20%,物流成本上升是主因;金正葡萄合作社的灌溉设施老化,雨季排水成难题……”在镇人大办公室的《问题台账》上,22条问题清晰标注着来源、类型和责任部门。这背后,是一张“全域覆盖、精准到点”的调研网。
镇人大将全镇经济主体“拉网过筛”:工业领域聚焦绳缆制造、生物科技等主导产业,紧盯龙头企业产能与要素保障;农业领域深入葡萄种植、水产养殖等主体,摸清技术、市场痛点;对8个重点招商项目开展“回头看”,跟踪建设进度。为让问题“浮出水面”,代表们创新“线上+线下”模式:线下“入企进厂”面对面听诉求,线上建群实时看动态,结合“代表接待日”专项窗口,确保“企业有呼声,代表有回应”。
“不仅问困难,还帮我们分析原因。”金正葡萄合作社负责人回忆,镇人大代表走访时,不仅记下“水利设施老化”的问题,还联动农环办现场勘查,提出“结合农田水利改造项目推进修缮”的具体建议,让诉求有了落地路径。
打通“整改闭环”:从“问题清单”到“成效清单”。“问题收集只是开始,解决才是关键。”望直港镇人大把“闭环整改”作为监督核心。针对收集的基础设施问题,移交镇建生办并明确“上半年勘测、年内修缮”的硬指标;企业外贸遇阻,联合经发办对接县商务局争取出口补助;农业农资涨价,推动农环办联动县供销联社开展保供稳价调研……截至目前,前期收集的10余条问题均按计划推进。
面对新增的“技术工人短缺”“政策申报不畅”等新痛点,镇人大启动“台账销号”机制:针对宝玛电子“申报流程不熟”,组织政策宣讲会并安排专人辅导;回应明智车业“公积金缓缴”诉求,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政策;协调绿宝莲食品冷链项目的土地审批问题,推动规划部门优化流程。“不是简单转交问题,而是跟踪到解决为止。”镇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企业反馈“不满意”的事项,将启动“二次交办”,确保“件件有回音”。
激活“长效动能”:从“阶段性活动”到“常态化护航”。营商环境建设非一日之功。该镇人大正将“短期攻坚”转化为“长效机制”:搭建公众号、走访、接待日“三位一体”的诉求收集平台,让企业随时能“找到人、说上话”;建立“问题交办—跟踪督办—反馈评价”全流程机制,把监督嵌入企业发展全周期;通过政策宣讲、成效公示,让“人人护营商”成为共识。
如今的宝应望直港镇,九力绳缆的生产线马力全开,金正葡萄合作社的新灌溉系统即将启用,绿宝莲冷链项目选址难题逐步化解……镇人大以“监督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实践,让“依法监督”成为营商环境的“护航利器”,为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马伟东 汤其坤 于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