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正文

陕西省商务技术学校教职工心理健康培训

2025-08-08 15:52:41 来源:- 作者:-

2025年6月29日下午3点,陕西省商务技术学校工会邀请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职工心理服务站负责人薛齐琳女士我校教职工进行心理辅导培训,所有教师和领导参加了此次培训。

image.png

教职工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身心健康不仅关乎个人的幸福,更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学校的整体发展。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职工心理健康培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守护教职工身心健康,提升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需要长期面对教学压力、学生管理、家校沟通、职业发展等多重挑战。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对教育的高期望,容易导致教师产生焦虑、抑郁、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培训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压力管理技巧、提供情绪调节方法,帮助教职工正确认识自身心理状态,掌握科学的心理调适策略。例如,通过冥想训练、时间管理技巧、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师可以学会合理分配精力,缓解工作压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当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得到保障,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强,从而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image.png

二、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和师生互动质量。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用包容和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相反,若教师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可能将压力传递给学生,影响课堂氛围,甚至对学生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心理健康培训帮助教师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学会倾听与共情,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避免因情绪失控对学生造成伤害。例如,培训中的“非暴力沟通”技巧、“积极教育理念”等内容,能让教师更好地处理学生问题,营造温暖、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一个乐观、坚韧的教师,往往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image.png

三、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而心理健康是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教师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时,他们的创造力、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会得到充分发挥,能够更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相反,心理负担过重的教师可能陷入机械式教学,难以投入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心理健康培训通过提升教师的自我认知能力、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投入度,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例如,培训中引入的“正念教学”、“成长型思维”等理念,能帮助教师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挑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变革。

image.png

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增强学校凝聚力

教职工心理健康培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学校可以传递“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关心、支持教职工的氛围,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当教师感受到学校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他们更愿意主动寻求帮助,形成互帮互助的团队文化。此外,培训中的团体心理辅导、团队建设活动等环节,能促进同事间的沟通交流,缓解人际矛盾,提升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也有助于学校整体凝聚力的提升,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image.png

五、应对社会变革挑战,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

当前,教育领域正面临诸多挑战,如教育理念的更新、信息技术的冲击、家校共育的需求等。这些变革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健康培训不仅帮助教师提升抗压能力,还注重培养其适应力和抗逆力,使其能够积极应对教育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例如,通过“职业发展规划”课程,教师可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增强职业信心;通过“危机干预”培训,教师能掌握应对突发事件和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储备有助于教师在变革中保持稳定,推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image.png

六、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教职工心理健康问题并非孤立存在,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共同支持。通过心理健康培训,学校可以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与心理咨询师、教育专家、家长等群体的交流,形成社会支持网络。同时,培训中普及的心理健康知识有助于消除社会对心理问题的偏见,营造理解、包容的社会氛围。这种支持体系的构建,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心理资源,使其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获得帮助,降低心理问题恶化的风险。

image.png

此次心理培训活动圆满成功,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中得到心理的安慰,从而高效率的工作,让大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工作热情。


责任编辑:小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