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石榴籽"宣讲团秀山实践纪实
近日,长江师范学院“石榴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深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多个乡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学子们以理论宣讲为核心,结合文化传承、红色教育与产业调研,深入基层凝聚共识、贡献智慧。
图1.“石榴籽”宣讲团成立仪式照片
理论宣讲引发共鸣:在龙凤坝镇和梅江镇民族村,团队创新宣讲形式,结合当地案例编写趣味手册,以“六颗石榴籽”故事线索讲述民族团结故事,有效引发群众共鸣。
文化传承润物有声:面向梅江镇民族村双语小学学生,团队通过体验非遗技艺、拼绘“民族团结图”、举办民族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打造“非遗里的思政课”,让民族团结理念可触可感,焕发民族文化活力。
红色教育培根铸魂: 团队培训30名“小小红色宣讲员”开展“童声传党音”活动;组织走访民族团结模范法庭、红色遗址及历史文化遗产,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探寻团结根脉、坚定理想信念。
产业调研助力振兴: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与企业车间,聚焦大寨村织锦与菊花茶、龙凤花海景区土地入股分红模式、国防教育基地“教育+旅游”业态及民族村茶叶产业等特色发展模式开展调研,为乡村振兴提供实证参考与智力支持。
图2.“石榴籽”宣讲团实地开展宣讲等活动照片(部分)
本次为期7天、行程1000余公里的实践活动,累计开展理论宣讲10场、文化活动8场、深度调研6次。
梅江镇人民政府高度评价此次活动,认为本次宣讲活动深入基层,形式丰富,为乡村注入了青春活力与创新理念,并期待未来深化合作,共同汇聚智慧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
此次活动不仅是大学生深刻的国情教育和社会锻炼,更是他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热情传播理论、用智慧服务发展”的生动实践,深刻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内涵。同时,为长江师范学院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巴渝文化研究与实践、打造特色宣讲范式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