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正文

东林学子三下乡:踏抗联足迹寻初心,承红色精神续华章

2025-08-26 11:50:20 来源:- 作者:-

摘要:7月14至18日,“满绣丹青,烽火织心”实践团队深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聚焦东北抗联文化,讲述抗联故事,赓续红色基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满绣丹青,烽火织心”社会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14日奔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开启抗联主题实践之旅在实地探寻里解码抗联精神,以青春行动续写红色传承使命。

第一篇章:遗址寻踪,回溯民族解放征途

中共六大遗址陈列馆中,珍贵历史文物与图片静静陈列,恰似一部无声史书,将抗联战士在艰苦环境中与日寇顽强鏖战的英勇事迹鲜活铺展。实地考察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中共六大代表们为躲避敌人盘查,乔装打扮,途径绥芬河,穿越中苏国境,奔赴莫斯科。

讲解员看着布满标记的路线图,谈到“他们穿越的不仅是国境线,更是从艰难走向希望的通道,他们脚下的每一步,都踩着信仰的基石,托举着民族解放的热望。”这里的每一寸遗迹、每一件文物,都在无声诉说往昔峥嵘,引领众人回溯民族解放的艰辛征途,让红色精神在探寻中愈发炽热。

图片1.png 

队长贾思元参观中共六大实物史料  团队供图

第二篇章:古村忆魂,接续抗联鱼水深情

孤榆往昔,抗联铁血凝忠魂;村寨今朝,红旅新程焕异彩。孤榆树村承载深厚抗联底蕴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深入村落,探访抗联战士与村民并肩战斗、共克时艰的往昔。战士护村民、村民冒死送粮递情报,鱼水情在烽火中凝成丰碑。

团队全体成员换上抗联服,重走抗联路,于足迹间触摸艰辛。陈列馆的照片墙上,村民的笑容映刻坚守;手中的特产饱含发展温度;村书记的宣传视频,勾勒互联网赋能下的老村新貌。从历史患难与共,到今朝传承创新,红色基因始终是底色。实践活动赋能红村宣传,也让抗联精神火种播撒心间,激励以行动续写传承,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奔涌闪光。

图片2.png 

共产国际交通联络站——浴和泉澡堂  团队供图

第三篇章:铁轨寻烽,追忆抗联交通战史

海林中东铁路与横道河子遗址,静静承载着东北抗联在交通线斗争的烽火记忆。彼时,中东铁路作为东北地区关键交通干线,是抗联联通外界、输送物资的“生命脉络” 。抗联战士们在此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杀,一次次激烈战斗中,热血洒在铁轨旁,为护交通线完整,付出巨大牺牲。

实地调研时,队员们探寻到抗联在交通线的斗争策略——如何借铁路地形周旋、怎样突破敌人封锁。这些智慧与坚韧,让物资运输在重重困境中仍保畅通。亲身溯源后,队员们明晰:抗联胜利,是勇敢战斗与精密配合、智慧谋略的交织。

图片3.png 

横道河子镇现今景观图  团队供图

第四篇章:展馆探英,重燃林海英雄薪火

踏入杨子荣纪念馆,泛黄剿匪地图、磨损御寒皮袄、锈迹枪支弹药,似沉默的时光信使,静静铺陈“林海雪原”的峥嵘过往。讲解员以细腻的讲述,还原杨子荣孤身闯匪巢、智取威虎山的传奇:“他乔装‘胡彪’,凭一身胆识与智谋瓦解匪帮,那句‘今日痛饮庆功酒’,至今仍在岁月里激荡豪情。”队员们伫立“智取威虎山”场景复原区,凝望英雄塑像的坚毅眸光,恍惚间,风雪弥漫的林海似在眼前铺展。从“侦查英雄”到“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以热血生命,写就忠诚与担当的不朽注脚。

图片4.png 

杨子荣牺牲时的场景模拟图  团队供图

第五篇章:广场缅英,回溯投江壮烈史诗

八女投江广场庄严肃穆,洁白和平鸽绕雕塑飞旋,似在向烈士轻诉今日的盛世安康。实践团队怀着崇敬之心走进八女投江纪念馆。馆内,实物陈列、场景复原交织,将八女投江的悲壮场景鲜活还原——弹尽粮绝之际,八位女战士以热血赴死,毅然投身乌斯浑河,用生命书写宁死不屈的壮烈。这英勇事迹与高尚气节,如重锤叩击,深深震撼队员心灵,让红色忠魂,在瞻仰与铭记中,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图片5.png 

团队成员于八女投江广场的合影  团队供图

遗址寻光抗联精神的青春解码

此次“满绣丹青,烽火织心”实践团队,走访黑龙江省多处抗联遗址一步步深入东北抗联历史肌理。调研中,泛黄史料、斑驳遗物、悲壮故事,让团队真切触摸抗联精神——极端困境里,战士们浴血奋战、不畏强敌的顽强,似火种灼烧心灵。这份震撼,化作前行坐标,激励团队成员今后学途与生活,勇担使命、砥砺奋进。

实践收尾,团队以稿件、视频为媒介,将抗联精神向大众播撒。让红色基因,借青春行动穿透岁月,在新时代土壤里,绽放更耀眼光芒,续写历史与当下对话的传承新篇

通讯员:黄家笛 指导老师:国鑫


责任编辑:小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