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正文

广州原创新势力:本地KOL如何让粤语文化被重新看见

2025-11-11 18:13:45 来源:- 作者:-

在短视频与社交媒体盛行的当下,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往往不再仅仅取决于官方的宣传渠道,而在于那些真正来自生活的声音。

在这方面,广州堪称全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这里的KOL们,不靠争议博眼球,也不盲目迎合算法,而是以真诚与创造力,让粤语文化、美食记忆与生活美学,在互联网空间中重新焕发生机。

他们用粤语表达,用故事打动人心,也用镜头记录城市的烟火与细节。从语言脱口秀到街头探店,从生活Vlog到文化评论,这些创作者的内容构成了广州独有的“城市自画像”。

粤语文化的再发声

郭嘉峰的《粤知一二》,堪称广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粤语脱口秀节目。

他用3到5分钟的短片,以一人分饰多角的方式呈现广东人的日常幽默,把“粤语文化”变成全国都能理解的笑点。节目多次在微信、抖音破“10万+”播放,被视为“粤语在互联网上的再度流行”的象征。

image.png

劳震宇的《今日讲呢啲》与《劳历事》,则为粤语文化提供了另一种更理性的表达方式。

作为羊城网创办人、畅销书作家与资深传媒人,劳震宇以历史、人类学与语言学的视角讲述岭南文明。他策划的节目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在微信视频号、B站、YouTube等平台上累计播放量上千万。

同时,他出版的《粤韵唐诗》《广府童谣氹氹转》《童行永庆坊》等系列书籍,也让粤语教育与文化传承走进校园,被视为“让孩子重新听见粤语”的重要实践。

image.png

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粤语表达”:一个以娱乐方式接近大众,一个以知识方式延续文化。前者轻盈,后者深沉,却都证明了广州本地文化的持续生命力。

美食、时尚与生活方式的共鸣

广州是美食之都,而美食内容自然是KOL生态中最热的板块之一。

姚大秋的《品城记》深入街巷小馆,以粤语讲述“食在广州”的烟火日常。他的口头禅式点评、轻松的镜头语言,让美食内容不仅是推荐,更是地方文化的记录。

image.png

美食达人TATA则以专业评论人的身份走遍全国2000余家餐厅,用文字和视频呈现真实评价,他的“实吃精神”成为业内口碑的代名词。

image.png

在时尚与生活领域,黎贝卡与陈大咖的出现,让广州的女性创作群体更具辨识度。黎贝卡以真诚和实用主义重塑了中国女性的“自我风格表达”;陈大咖则以都市女性视角的写作,为读者提供了温柔又犀利的生活观察。

她们共同证明,广州不仅是务实的城市,也有温度与审美。

image.png

image.png

年轻的创造力:从搞笑到旅行

年轻一代的内容创作者让广州的互联网气质更加多元。

闹腾男孩KC用粤语拍摄生活段子,把“广东人的日常”变成了全国都能懂的笑料。

image.png

Megan梅梅根与丈夫组成“老广夫妻”,用vlog记录广州生活的烟火气。

image.png

而李旅神(李欣)则以优雅叙事与影像语言,展现她环球旅行中的广州视角,成为“文化出海”内容中的代表。

image.png

这些年轻创作者让广州在网络空间中的形象更生动、更亲切。他们的语言是真实的、生活是具体的,他们没有强势的营销包装,却用持续创作赢得了观众的信任。

城市与内容的共生

广州KOL生态的形成,并非偶然。

岭南文化的核心特征——开放、包容、务实、创新,恰好与当代内容创作的逻辑契合。

广州的创作者从不追求极端,而擅长从生活中提炼文化意义:既能把“讲古”讲成知识,也能把“吃饭”讲成故事。

如今,从文字公众号到短视频、播客、Vlog,再到海外平台的多语传播,广州KOL的表达路径在不断演化,却始终保留着“生活真实感”这一底色。

正因为如此,当算法趋于同质化,广州的原创力量反而愈发珍贵——他们代表的是“真实”的竞争力。

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在中国的城市传播版图中,广州的内容创作者群体,构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

他们让城市不只是被看见,更被理解。

他们用粤语、影像、美食与故事,让这座城市成为“可感知的文化符号”。

正如劳震宇所倡导的那样:“文化不是标签,而是一种活法。”

当广州的创作者以不同方式实践这一点时,他们已在用行动回答一个问题——

什么是真正属于广州的原创力量。


责任编辑:小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