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开创无人编辑新模式 传统媒体转型成趋势
(记者:李孝利)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内容管理,以此来有效组织媒体的内容数据库,从文字中提取元数据,再对内容加以分析,以此来达到自动写作的目的,这些便是现代社会中,计算机自动写作新闻的基础,也是传统媒体智能化的基础。而提及媒体智能化,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她就是将科技前沿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媒体结合的先驱者,中国广播电视信息化技术先进成果奖一等奖、2018中国媒体科技发展先进个人奖一等奖的获得者,张君轲。
数据挖掘扩展行业宽度
1986年出生的张君轲,早在2011年便进入了开封广播电视台,在工作的生涯中,她不仅熟练地掌握了专业技能,更是走在时代前沿的科技工作者。长期以来,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一直主导着新闻生产,随着新传播技术和媒介形态的变革,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和嬗变、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社会化媒体的诞生,大众传播形态正在发生革命性改变,如今的新闻信息传播逐渐呈现融合化、碎片化和社会化的传播特性,各种传播技术手段已将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社区传播和人际传播充分交织融合在一起,受众对于新闻的媒介的需求也更加个性化,而大数据正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新传播技术发展的结果。
而这一观点早在2014年便渐渐被提出,也正是在这一年,张君轲研发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智能化新闻稿件筛选系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处理数据能力差,响应速度慢,发掘信息效率低等问题,张君轲首次将大数据处理与大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新闻稿件筛选系统中。系统智能识别地域、人名加以分类入库并且计算热点,成功代替了人力来进行实时热点的挖掘,为新闻工作者的效率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和上升空间。
而对于张君轲来说,对于现代化、智能化的探索,这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
智能化开启无人编辑新模式
2017年年初,张君轲获得了2016中国编辑智能化技术进步奖-突出贡献奖,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她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基于智能信息分析的个性化新闻线索推荐系统、基于用户数据分析的个性化新闻推送系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智能化文章生成系统等多项专利与技术成果。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重塑媒体的过程中,张君轲通过不断地改变算法,进一步推动着智能化媒体的进步。在2016年年末得到授权公告的基于智能信息分析的个性化新闻线索推荐系统中,互联网与大数据再一次让媒体得到了新生般的升级。
“HP Autonomy引擎结合Spark开源算法,HP Autonomy核心可以保证对任何形式的信息的基本理解,计算机可以自动将来自不同信息源的文件统一格式加以整合,实现自动衔接、分类,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加以利用。数据驱动新闻,算法重构渠道,这是智能化媒体的核心。”张君轲如此表达,她表示目前所流行的趋势是“媒体融合”,将原本单一的体系打造得更加智能化,渠道多样化、个性化,才是现在的新模式。
“无人编辑在我国会越来越普及,诸如百度、今日头条等现在国内大型的新媒体平台,都是运用了智能化的媒体处理系统,我的技术也被应用在了其中。智能的算法会让媒体人获得更大的收益,同时受众所看见的讯息也更加个性化。”张君轲对于智能化媒体发展的思路清晰,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年年初由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与中国数据信息应用协会颁发的中国广播电视信息化技术先进成果奖中,张君轲以基于用户数据分析的个性化新闻推送系统荣获了一等奖。在自己的工作履历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传统媒体转型成趋势
“我们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重塑媒体,让新闻写作系统中可以用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机器人来学习相关技术,检测微博或者推特这样的社交媒体,记录人类的检测方式,寻找有价值时间,自动写成新闻会变成一种趋势。”2018年,张君轲相继又公布了基于智能化内容识别的视频检索系统和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化融媒体视音频云平台。截止到今天,张君轲陆陆续续发表了十项技术研究成果,每一项都在推动着媒体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数据化稳步迈进。
今天,媒体呈现的新闻作品,无论视频、图像还是声音、文字,都将成为数据并可借助深度学习技术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建模。人工智能借助深度学习算法已经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视频分析、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言翻译、语音合成、虚拟客服、自然语言处理等媒介产品形态和各种应用场景的处理。人工智能是在大数据、云计算和深度学习算法的背景下产生的,尽管目前还是弱人工智能,但有不断进化为强人工智能的趋势。人们通过键盘与互联网交流获取信息,用遥控器观看电视的方式,也许部分会借助智能语音盒完成。谷歌、亚马逊、阿里、百度都推出了智能语音盒,天气预报、想听的音乐、最热的新闻事件,智能语音系统都能回答或呈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科学和上述应用场景,必将拓展更多样化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渠道,媒介生态将被重新定义,相信张君轲所一直在推动的智能化媒体必将对新闻内容生产带来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