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融进《云禅清响》的琴艺人生
(记者 李礼)乐音如云似水,悠远空灵,沁人心脾,给人以宁静超然的意境;音符流淌间,一切纷扰都变得那样渺小,那样的微不足道……
如此美妙的感觉,是不是让人十分向往?这是一位知音对于古琴艺术家赵芳专辑《云禅清响》的评价。从事古琴弹奏和曲谱创作工作多年的赵芳,可以说是将她的琴艺人生都融入了这套专辑里,粉丝们听到的是心灵慰籍和净化,而同道专家们听到的则是她对于古琴艺术的热爱与传承、创新与弘扬。
传承与创新
古琴,作为有着三千多年历史传承的民族乐器,有过备受文人雅士追捧的辉煌,也遭受过不可想象的无人问津的冷清。据赵芳介绍,尽管近些年,随着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我国又出现了古琴热,但是古琴仍然是一个十分小众的艺术门类,演奏,特别是词曲创作、古曲谱整理、斫琴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都十分缺乏。所以,对古琴艺术极度热爱的赵芳,除了不断精进自己的演奏技巧外,还花费大量时间钻研琴曲创作和古曲整理,并取得了令同行赞叹的成就。
据了解,多年来,赵芳收集和整理了《关雎》、《楚歌》等多首经典古琴曲目,查古籍、访专家,在深入了解曲目意境和内涵的基础上,还对一些晦涩难懂或是有缺失的曲目进行改编创作,并全新演绎。此外,她还创造性地将佛教的意境和特色音乐融合到古琴曲目当中,创作出多首深沉悠长和禅意空灵的新曲目。“没有创新,就没有传承,古老的艺术,兼容并蓄,才能不断焕发出勃然生机。”赵芳这样解说她对古曲的重新演绎,也这样回应她对于古琴演奏与佛教特色的融合。
名利与责任
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精心准备,2014年12月,赵芳出版了古琴专辑《云禅清响》。她将自己创作的十首禅意古琴曲目和她收集整理、改编创作十五首经典古曲,分别收录进了这部专辑的A碟《云禅》和B碟《清响》。专辑的设计和制作,她都亲历亲为,所有的曲目都由她一人弹奏演绎。《云禅清响》是赵芳多年艺术生涯的心血结晶,也是她丰硕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现。《云禅清响》的出版引起了古琴界专业人士的关注,其精湛的艺术水准获得一致好评。然而,在这样一个小众市场上,出专辑可能不会赚到丰厚的收益,有时甚至还可能赔钱。对此,赵芳并不在意。她说:“民众需要好的乐曲,经典古曲目需要记录和传承,出版专辑完美满足了这两项需求,这是我作为一名古琴艺术传承者应当承担的责任。”
但是,同行们却无法忽略赵芳的成就和贡献。在2015年中国优秀音乐家奖评选活动中,赵芳被授予突出贡献奖;在第四届中国最具影响力艺术家评选活动中,赵芳获评一等奖;在2017年中国文化艺术行业杰出人物评选活动中,赵芳荣获一等奖。张芳不在乎名,但她从中感受到了业界的肯定和认可,也从中获得了继续为古琴艺术传承努力的信心和动力。
梦想与未来
《云禅清响》出版后,深受古琴爱好者的追捧:有人喜欢《清响》的古韵悠然、余味绵长;有人则喜欢《云禅》的禅意空灵、清新宁静。很多演出公司及活动主办机构邀请赵芳去演奏专辑里的曲目。尽管工作很忙,尽管孩子需要照顾,但赵芳都会尽力安排时间去参加演出。据赵芳介绍,她接受的大多数演出邀约都是公益性质的演出,有的是为自闭症儿童,有是为身心灵疾病困扰人群,也有的是为一些慈善机构、某些特定的爱心行动义演。“我希望我的作品,我的音乐,能够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带去心灵的宁静与平和,让祖先馈赠的古音给他们以灵魂的抚慰。”回忆起2017年9月参加的一场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慰问演出,赵芳感慨良多,她说,她几乎全场都在含泪演奏,台下那些“来自星星的孩子”在轻缓的古琴曲中安静沉醉,那情景深深刻在她的脑海中。
赵芳说,她有个梦想,那就是为更多的人演奏,让更多干渴、渴望滋养的心灵被古琴的古音古韵扣响,升腾起平静、超然的美好感受。在赵芳描述的未来里,她的听众、观众、粉丝,
有着不同的肤色,来自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但他们一样在古琴曲里陶醉,在中国民族特色的乐声中享受听觉的盛筵。这也正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回馈给世人的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