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正文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感谢百岁革命老人提供重要信息

2019-01-15 15:42:00 来源:- 作者:-

图片1.png 

新年伊始,102岁的革命老人林向北同志收到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寄来的《捐赠证书》。这既是对老人积极提供八一起义将士信息的褒奖,又是对陈昌同志112岁诞辰最好纪念。

图片2.png图片3.png

百岁革命老人林向北撰写的陈昌参加八一起义有关证明材料

在陈昌同志112岁的诞辰纪念日(腊月初八)之际,中共老党员、四川省电力局原工会主席、双枪老太婆陈联诗的女婿、抗战老兵、离休老干部林向北同志收到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向林向北老人颁发的《捐赠证书》。这份证书的由来,要从老人在遥远的革命战争年代开始,与革命战友陈昌生死相交一生的战友情缘说起。

林向北和陈昌交往的故事要追溯到抗日战争初期。当年还是革命青年的林向北敬仰当地的两位陈氏前辈,一位叫陈昌(中央特科的干将),一位叫陈联诗(红色经典故事《红岩》中女英雄、华蓥山游击队领导人“双枪老太婆”的原型)。而后林向北成为陈联诗女儿廖宁君的丈夫,并在陈昌同志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万县地区的抗日爱国运动。在当年轰动西南地区的“万县七君子”案件中,陈昌系第一“要犯”、林向北是第七“要犯”。在党组织的营救下,被敌人抓捕、关押的“万县七君子”中的七位革命者均脱险,后各奔东西继续从事革命工作。这就是陈昌同志担任林向北同志老上级的一段往事。

在重庆临近解放前夕,林向北等人根据党的指示谋划营救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难友。在这个关键时刻,陈昌和林向北两位老战友竟巧遇重逢。原来此时的陈昌正潜伏在渣滓洞的警卫部队里但任要职。他配合解救行动小组,秘密绘制了渣滓洞的地图,还将“双枪老太婆”陈联诗派来的华蓥山游击队战士和林向北领导的地下党人巧妙安排在渣滓洞警卫部队中任小队长等职,伺机采取行动营救难友。遗憾因其中的成员暴露了身份,营救行动未果。陈昌身份暴露,不得不与林向北再次分手各奔东西。

1952年,陈昌同志因被重庆市公安局错误对待遭受错捕、关押。1954年被“无罪释放”后,原所在的重庆市公安局不为其安置工作。为此他不得不求助于他从事地下工作的最后一位领导人董必武同志。随后被安排到中国西南水力发电工程局(简称龙溪河狮子滩水电站)办公室当普通职员。但当时被重庆市委组织部“约法三章”(不准讲待遇、不准照顾夫妻关系、不得被重用)。然而,陈昌政治生命中的机缘又一次出现。上级派到重庆市接陈昌同志到龙溪河狮子滩水电站报到的人恰好是当年陈昌的老战友“小林子”---林向北同志。此时的林向北同志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并成为龙溪河狮子滩水电站建设的开创者之一。林向北担任局供应处处长重要工作,需经常往从龙溪河狮子滩水电站往返于重庆市之间。此次他是受命顺道将这位“新员工”接回电站。两位老战友真没有想到以这样的方式再次不期而遇。这也成就了林向北成为“老领导”陈昌同志的领导,并且在此后不久被一起双双戴上“右派”帽子的“奇缘”。

不久,林向北同志因工作需要提升为局办公室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继续担任供应处处长)。50年代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龙溪河狮子滩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阶梯水电站,前往参观学习的全国各地从事水电建设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络绎不绝。但局招待所应接不暇、问题百出。林向北同志深知陈昌同志接人待物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本事,于是不得不顾违背重庆市委组织部的“约法三章”,破格邀请陈昌出山,担任了狮子滩水电工程局招待所副所长(所长空置,由副所长主持工作)。陈昌同志果然不负老战友的关怀和信任,全心全意投入接待工作,将局招待所变成了连苏联专家都交口称赞的“星级宾馆”,让参观学习的各地代表宾至如归。 

而后,经林向北同志努力,组织上同意将陈昌的爱人何妨调到水电站职工医院工作。在这段时间里,陈昌同志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这是这对隐蔽战线的特殊夫妻最幸福的时光。陈昌同志的遗孀何妨曾经说过:这段时期我和陈昌在狮子滩可以放心的睡觉,“不用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觉了。”由于陈昌工作出色,单位领导对他多有好评。兹因陈昌同志从西安事变失去党组织关系后,接受关系的领导同志承认工作关系,不承认党的关系。这是陈昌同志最为痛苦的事情。陈昌在这段难得的舒心时刻,他利用工作之便可以接触到来自全国的各级领导从而收集自己的老领导、老部下、老战友的各种信息,晚上便认真撰写回忆录,《陈昌同志自传》(第四版)圆满完成。林向北和陈昌,这两位曾在秘密工作战线并肩战斗的老战友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紧密合作,成功完成了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

《陈昌同志自传》是陈昌同志对自己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目的是向党和军队隐蔽战线的最高领导机关和领导汇报,并期待组织部门据此给予认真的政治审查。这部重要的自述著作成为迄今为止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秘密工作中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详实的谍战史料之一。《陈昌同志自传》已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收藏,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在该书中,陈昌揭示了他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经历,并用文字记载了在当时我军军史鲜有记述的起义军重要的应急反应部队“贺龙手枪队”(直到2017年,贺龙女儿贺晓明在所著《1927年中的贺龙》中,再次以贺龙同志参观起义指挥部旧址时的回忆,权威性地印证了贺龙手枪队在起义中的真实存在)。陈昌同志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林向北同志的庇护下,顺利的几乎找齐了从1925年到1955年从事革命生涯和地下工作的所有领导人、老战友、老部下的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并一一记载在《陈昌同志自传》中。

遗憾的是,这样的好时光太短暂了!陈昌同志后因向毛主席写信(附上《陈昌同志自传》),请求党组织对他革命工作的经历重新调查并要求恢复党籍,林向北同志因为陈昌向组织提出上述要求提供了方便,二人的行为均违背了上级的“约法三章”。陈昌和林向北于1958年双双被所在单位补划为“右派”。二人被撤消职务后“发配”到电站大坝强制“劳改”。1960年陈昌不幸“病逝”在劳改工地上,时年仅仅53岁。年轻陈昌10 岁的林向北当时身体条件尚好,幸运地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时光。1980年林向北终于被组织平反并恢复名誉。林向北老人拥护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改正冤假错案,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老人乐观向上,晚年为党继续努力工作,在龙溪河狮子滩水电站和四川省电力系统传为佳话。

2009年初,陈昌遗孀何妨同志向党中央提出了自己最后的四个要求。其中第一件要求就是请有关部门根据《陈昌同志自传》中提供的史料线索,证实八一起义中的“贺龙手枪队”的存在,为参与该部队的将士正名。年迈的何妨同志看到有关的军事资料和展览都没有“贺龙手枪队”的记载或叙述,非常焦急。她殷切期望中央军委有关部门研究,将“贺龙手枪队”的功绩写入军史、在重要展馆中展览。她最后的愿望就是能把这个“好消息”带到九泉下向丈夫报告。这样陈昌和“贺龙手枪队”一班人可以安息了!

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赢得有关方面的注意。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在2009年11月出函( 2009(333)便函)证实了陈昌在自传中的有关记述。2017年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报记者开展寻找川籍八一将士的新闻追踪,找到了包含陈昌同志在内的六位八一老战士。遗憾的是长期从事隐蔽战线工作的陈昌同志的战斗事迹在历史上鲜有公开的媒体报道,陈昌同志的英名暂时未能荣登八一南昌纪念馆的英烈墙。

百岁高龄的林向北同志听到这个消息思绪万千。他不顾年高体弱决心亲自笔书,向有关部门讲述他所了解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陈昌同志,以及陈昌同志早在50年代就向组织如实汇报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经历。林向北老人再一次为自己结交的生死战友伸出有力的双手,他要像在陈昌同志最困难时期帮助陈昌那样,帮助陈昌的遗孀(何妨同志已于2009年病逝)和陈昌的孩子们实现心中的愿望。这才有开头的这张《捐赠证书》。

八一起义的光辉历史,已经经历漫漫的91年,八一将士的身影已经远去。但是八一起义为创建人民军队立下的历史功勋和光荣业绩永远不会磨灭。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对林向北老人提供的信息极为重视,正在积极开展分析研究。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相关的历史资料被挖掘、被发现,在不久的将来,“贺龙手枪队”一班人和陈昌同志的英名,一定会镌刻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起义将士名录墙》上。

图片4.png

陈昌同志遗像(1907-1960)享年53岁

 

陈昌,曾用名:贾佐、贾希夷、贾希一、贾怀湘、贾邵谊、贾绍宜等等20余个化名。

汉族,现年112岁,四川省仪陇人,1907年的腊月初八出生、1926年参加革命任叶挺独立团(铁军)排长、1927年担任贺龙副官,参加南昌起义兼任“贺龙手枪队”队长负责保卫南昌起义指挥部及起义将领的安全和保卫,在大革命最低潮的1927底勇敢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纪念南昌起义,在入党登记时取名叫“陈昌”。

1931年顾顺章叛党投敌使上海党中央和中央特科遭到毁灭性破坏时临危受命参与中央特科重建,在党旗下宣誓做“无名英雄”,从此在党的隐蔽战线上生死战斗十八载,最大的贡献是他领导的“陈昌特工组”在莫雄将军处猎取的“铁桶计划”,派通讯员项与年同志历经万难送至苏区,为党中央、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即开启二万五千里长征提供重要依据。

1949年,因营救渣滓洞难友行动失败暴露了身份。为了保卫新重庆,放弃回党中央的机会留在重庆市公安局当便衣警察(继续以灰色身份开展工作)从事反特肃反工作。1952年开始惨遭迫害,1958年戴上右派帽子,于1960年含冤谢世。

1961年由王世英(中央特科直接领导人之一)、汤昭武(南昌起义的老战友)两位老战友联名向党中央申诉恢复革命历史和名誉,于1965年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一次平反恢复革命干部身份,纠正错捕错判和错误的政治结论,但党籍只承认到西安事变。1978年由陈养山、陈克寒(中央特科的两位老部下)等老战友联名向党中央申诉,终于在1980年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二次平反昭雪--恢复党籍,党龄从1927年12月起到1960年1月止,于1981年7月1日举行了陈昌同志骨灰盒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仪式。

 图片5.png

百岁革命老人林向北101岁近照

林向北,汉族,现年102岁,1918年生于重庆市云阳县云安镇一个破落的工商业家庭,系华蓥山游击队双枪老太婆陈联诗的女婿。该家族在中国革命历程中产生了八位地下党人(父亲林佩尧、岳母陈联诗、岳父廖玉璧烈士,本人林向北、夫人廖宁君,妹妹林梅霞、妹夫陈作义烈士、妻弟廖亚彬)。

1938年林向北与其父林佩尧同志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系“万县七君子”第七人,解放前一直从事党的文化、青运和地下党的工作。解放后,历任重庆市委统战部人事科长、重庆市江北区委办公室主任、中国西南水力发电工程局供应处长、办公室主任、四川省电力局工会主席。1958年被错划右派、文革期间更惨遭迫害,终于1980年平反。解放前13年革命生涯和“右派”的18年煎熬,让他提练出的自己人生信念是:活着就是胜利!

1982年离职休养后,他在重庆市党史办参与党史研究,整理出版《双枪老太婆陈联诗自述》、《往事难忘》、《狂风恶浪一小舟》等革命回忆书籍,并在《红岩春秋》和《晚霞报》等报刊上发表了数十篇回忆文章。在林老离休后35年的红色作家生涯中,一共撰写了200万字、20多部革命回忆录和诗册,不愧为百岁红色革命作家 。

图片6.png 

2018年12月2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重庆首席记者喻卫东在四川省电力局宿舍区林老家中,向龙溪河狮子滩水电站元老之一的林向北同志赠送了《长寿人物》,并介绍《长寿人物》中有关陈昌同志的那篇文章。

责任编辑: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