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APP?中学生也要GO IT
2018年10月23-25日,上外西外双语中学部7-9年级360余名学生开启了一场以人工智能与编程为主题的行走课程。学生们先参观了凯迪拉克汽车智能制造工厂,然后参加了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的“goIT”课程,此课程第一部分是关于工业4.0的讲座,第二部分是在TCS工程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小组设计一款APP。
高瞻远瞩——中学生也要跟上工业4.0的脚步
一谈起人工智能、工业4.0和APP设计,我们往往会联想起各个顶尖科技公司正在烧钱去研发的新项目,很少会联想起中学生,那又是什么机缘,让这些高新企业关注的焦点成为了中学课程的内容呢?
“这还要从一次我和一群重点中学的学生对话说起,无论是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发展,还是中兴的芯片危机,这些尖子生了解得都非常有限,与社会脱轨到这个程度,我非常怀疑,当他们学习这些数理化知识时,能知道学习这些知识的用途吗?当他们面对大学选专业时,能知道如何在认知自我优劣势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前景,选取合适的专业,确立未来职业方向吗?中学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而我们现行的教育做得还比较欠缺。”潘炜倩主任(上外西外双语课程部主任)非常担忧地说,“这就是我们开展这次研究性课程的初衷。”
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S公司)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阮文世先生说:“潘主任的想法和TCS公司‘goIT’项目创办的初衷不谋而合,帮助在校生学习IT互联网的思维,进行职业生涯启蒙,认识到IT的力量,是对个人和社会都影响深远的一件事。”据悉,TCS公司的“goIT”公益课程自2009年以来为全球超过13000名学生提供了科技创新工作坊和IT职业启蒙教育,上外西外360余名学生是首批在中国参与这一公益项目的中学生。
后生可畏——中学生的APP设计创意无限
那么如何才能去设计一款APP呢?本次课程主讲余佳女士(TCS中国区生命科学事业部总监)从设计思维的角度,教给了学生几个步骤:
● 挖掘用户需求
● 确定APP所要解决的问题
● 寻求解决方案
● 设计APP每一屏的功能
● 制作APP原型界面
● 根据客户反馈去验证自己的APP功能
这个课程不同于日常课本的教授,余佳老师主要提供的是示范案例、方法论指导,和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必须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才能够完成设计。挑战性如此之高,加上每组TCS工程师的引导,学生们的问题和创新意识都被激发了出来,设计的APP充满奇思妙想:
比如7年级有一组同学,今年刚开始学历史课,发现历史内容非常复杂难学,同时他们还发现有很多游戏都不负责任地歪曲了历史,因此他们很想要自己设计一款学习与娱乐功能兼具的APP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在他们的APP中,玩家从原始人玩起,他们必须掌握了一个原始人该掌握的技能,比如使用工具、钻木取火,才能升级到夏朝。到了夏朝,玩家还要和队友一起参与解决本朝的天灾人祸,比如有人要扮演大禹,带领团队治理好泛滥的洪水,才能顺利升级到商朝,这样学生就能一边玩史实正确的游戏,一边学趣味盎然的历史。
还有一组同学,设计了一款购鞋APP,在这个APP上,所有人都可以上传自己对于鞋型、装饰图案的设计,购物者可以购买这些设计进行混搭,再通过3D打印技术,获得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鞋子。
关于购物,有的学生深受TCS公司陈亮老师(TCS中国区制造业高科技业自身行业总监)工业4.0讲座的启发,设计了一款定制所有物品的APP,大家可以在APP上用脑波描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一键下单,就会送到工厂进行制作,在规定期限内送到自己手上……
还有一组同学设计了一款模拟人生的APP,大家在这个APP上可以体验不同的职业,成为自己不敢成为的人,过你不敢过的人生……
这些作品让老师和工程师们都感到非常惊讶,这些零零后学生,作为IT时代的原住民,天然地就具有平等、个性定制和物联网意识,他们大胆的想象,让我们看到了20年后美好生活的雏形。真是后生可畏,创意无界。
TCS一位工程师导师说道:“和孩子们讨论的时候,会发现那些不爱讲话的同学的动手能力很强,画图的时候思如泉涌,能迅速把功能点转化成APP界面。那些爱提反对意见的同学还真能提出一些比较关键的重要意见让APP更加完善。而那些调皮捣蛋的同学思维活跃,总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功能点给APP添加亮点。总之,孩子们的可塑性都很强,未来很宽广,和他们在一起的三天很开心……”
循循善诱——有温度的理科教育
学生能够超越平时的思维枷锁,做出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离不开余佳老师的循循善诱,余佳老师拥有剑桥大学MBA学位,在多所知名大学任创业导师,她的APP设计与推广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综合应用两大特点。
余佳老师在讲课时,一再强调同理心的重要性,她说只有对人们怀着深切的同情,你才有可能发现人们的需求,进而设计出APP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她在开启讨论之前,并没有摆出老师的威严,命令学生要积极讨论,而是带着学生宣誓:“这是一个安全的地方,我的任何想法都不会受到嘲笑;好主意可以共有,不要怕在别人的想法上面添砖加瓦……没有什么不可能,永不放弃!”在她的温暖引领下,孩子们讨论得格外积极。
上外西外的数学老师闫爽说:“这是一堂带有温度的STEAM课,作为数学老师,我以前总觉得情感教育是文科老师的事,我只要教好知识点就可以了,但是很多孩子学不好数学并不是因为老师讲得不清楚,而是因为自己畏难。所以听完余佳老师的课后,我希望回去也多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感受,让他们通过学习数学,有勇气用科学技术去探索甚至改变这个世界,而不是天天感觉我笨死了,我永远学不好数学这种负面情绪。现在什么都讲人工智能,我觉得我们理科老师也应该变得更能智能识别学生情绪一些。”
设计了本次研究性课程的梁慧萍老师(上外西外双语课程部教学教导)也很欣赏余佳老师的教学方式,她说:“相比于枯燥的知识,余佳老师更关注学习知识的人。这种教学观念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格外需要推行,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学生一打开手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全世界最棒的中学老师的慕课,不需要在学校里听一些资质平平的老师讲课来获取知识。”在信息社会,梁慧萍老师认为,教师和学校存在的最主要意义是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学习新事物的自信,和对现实的批判能力。“诚然慕课可以带来知识,但是它却很难带来老师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关爱,及时有针对性的指导与鼓励,和某个刹那直达心灵的点拨,而正是这些,才是塑造一个有胆量改变世界,有耐性去持续探索的人才最关键的要素。因此,首先关注学习知识的人,而不是知识,不仅更符合教学规律,也是未来教师存在意义之所在。”
除了以学生为中心,余佳老师的课还有非常强的应用性特点,以最后的商业推广为例,传统语文课,我们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做试卷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文章修辞,可是,余佳老师的课,要求学生在一个说服投资人的情境中,想象并勾画出投资人的形象,他有可能是什么性格,可能会被什么打动,然后在90秒中,用详略得当,论据充分的演说打动他的心,用适当的修辞让他关注你的重点,即在应用中锻炼自己的语言技能。
任重道远——用新方法教育新人类
“在这个瞬息万变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我们企业最渴望的不是精通技术的人才,而是知道如何应用技术才能造福世界的人才,所以,在做好当下工作之余,TCS公司为社会将来的发展,也在贡献自己的力量,除了goIT,我们还开展了为山区儿童线上授课、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等公益项目,我们始终关注并用切实的行动,在帮助全球青少年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与科技的力量。”TCS公司Suneet Puri先生(TCS中国区总裁)说。潘炜倩主任高度赞赏TCS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她认为,学生走进企业,不仅可以开拓视野,还可以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从而更为理智地去选择自己的大学专业,而我们的老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已经老旧,是否能被这些00后新人类所接受。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学校应该如何开放办学才能兼容并收?教师应该如何定位自身角色才能效能最大化,学生应该如何培养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这条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值得我们每一个关心未来的人去深思。
(本次活动:GO IT APP设计与凯迪拉克人工智能研究性学习由晟迈文化传播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