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娜:以精益求精之志,推动中国工业生产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王晶)在中国工业生产持续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的大潮中,余秀娜作为一位女性科技实干家,始终坚守在电容器生产管理的最前线。她不仅是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更是电容器生产管理领域的资深专家,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化管理及标准引领,推动中国电容器产业以及整个工业生产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秀娜)
技术突破:推动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余秀娜深知“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科技是制造的源动力”。自投身电容器行业以来,她始终站在生产管理的第一线,致力于将先进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推动行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面对行业长期存在的成本控制粗放、工艺依赖经验等痛点,余秀娜自主研发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技术矩阵,包括面向可视化管理的数字孪生工厂控制平台、工业生产成本自动核算软件和电容器自动化生产控制系统等,全面提升了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推动了整个工业生产管理领域的转型发展。
其中,余秀娜自主研发的“工业生产成本自动核算软件”,以其智能数据采集和多维度分析能力,成为工业生产成本管理的标杆。该软件通过集成物联网传感器与生产管理系统,实时追踪全链路数据,从而使企业成本核算误差率压缩至2%以内。以智胜新惠州生产基地为例,该软件通过将铝箔损耗数据精准采集,结合供应链价格波动预测,将原材料浪费率从5.2%降至1.8%,为单条生产线节省超过600万元的年度成本。
(余秀娜在智胜新惠州生产基地监测生产工作)
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电容器行业,余秀娜的创新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以深圳某电容器企业为例,借助该软件对公司生产能耗数据的实时监测,优化电解液浓度参数后,单位产品电耗降低了18%,年节约能源成本超过800万元。目前,这项技术已服务于电子元器件、化工、汽车制造等30余个行业,涵盖230多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占比高达60%。从单一企业创新到全产业链赋能,余秀娜的工业成本自动核算技术正重新定义制造业的精细化管控标准。
标准引领:定义行业技术规范
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严格的技术标准。基于此深刻认识,余秀娜在推动企业和行业体系建设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化建设工作,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参与了《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 第18部分:分规范 表面安装固体(MnO2)与非固体电解质片式铝固定电容器》国家标准的制定。
这一标准等同于IEC国际标准:IEC 60384-18:2016,针对表面安装铝电解电容器的关键技术规范,涵盖了产品设计、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及质量控制等全流程要求。余秀娜表示,参与标准制定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步。
这项标准的制定助力中国在表面安装铝电解电容器领域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从填补技术空白到引领全球市场。同时这项标准的发布也将推动行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创新转型,为全球电子设备的高可靠、小型化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学术赋能:推动产学研融合
余秀娜始终强调学术与产业的紧密结合,认为这是产业持续创新与升级的关键。2024年12月,余秀娜在国际核心期刊《工程技术研究》上发表了论文《铝电解电容器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首次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电容器生产动态优化模型。该模型通过仿真实验证明,利用实时数据反馈与虚拟调试技术,能够将生产线停机时间降低60%。
凭借极强的创新性与前瞻性,这篇论文荣获了由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智能化与高性能电容器技术发展”学术年会的“学术论文奖·一等奖”。
从生产管理优化到国家标准制定,从学术理论突破到全球市场开拓,余秀娜凭借其技术创新推动了中国电容器产业的整体升级。未来,随着科技创新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核心动力,余秀娜和她的智胜新电子将继续在生产管理的舞台上,书写属于中国制造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