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正文

他们,用“自讨苦吃”来回答“青春如何不负”

2025-07-10 15:14:55 来源:- 作者:-

“青春价值如何更好地实现”,这是每个青年都必须答好的青春之问。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中,寄语广大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18.png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

“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深切关爱。今年7月,1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含研支团) 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出发,奔赴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去基层“练兵场”锤炼过硬本领,到基层“大课堂”涵养家国情怀,用“自讨苦吃”来回答“青春如何不负”。

 

知识的传播者、爱心的接力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

四年前,詹少驹、马秀和吕果立志让梦想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生根发芽;四年后,他们自愿放弃普通推免,决定延迟入学一年,加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支教团,将青春梦想融入西部建设的洪流。

在初中班主任的教育引导下,原本寡言、内向的詹少驹变得活泼开朗、善与人交,彼时“向上向善”的种子生根发芽,“师者匠心”的向往愈发强烈。“对我而言,加入研究生支教团就是正确且无悔的选择。”

一场宣讲,一刻心动,让马秀立即萌生了支教的念头。“逐梦支教团”的支教活动、昌盛园小学的实习之旅,让她收获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更坚定了她“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受父亲教师身份的影响,吕果对“教书育人”深有感触:生命意义的找寻、人生价值的追求、自身人格的塑造。耳濡目染下,她意识到“青年人有责任去关注社会,我们的努力真的具有点燃星星之火的力量”!

 

奔向西部、建设西部、扎根西部,就是一种别具意义的成长

曾在西藏抗疫一线的吉宗,物资配送、核酸采样、数据核查……122天的日夜坚守,让她深刻领悟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从西部来,到西部去,白玛拉宗渴望在奋斗和奉献中,亲身经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服务乡村建设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支教老师的到来,让还在上小学的王艳收获了知识、开拓了眼界,也让她明白:只有用心付出,才能带来有意义的改变。

赵倩是一名英语笔译专业的研究生,曾参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70周年校庆志愿服务,正是“专业+”志愿服务的双向赋能与互补共生,让她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自觉转化为社会行动,“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基层广阔天地,青春大有可为

“饮水思源,教书育人”,王靓靓憧憬走上三尺讲台,用爱与智慧点亮更多孩子的星辰大海;“好男儿志在四方”,逯子和甘愿放弃高薪offer,主动走入基层,只为经风雨、长才干;“事不避难,志不求易”,王传文期待一路向西,深入乡村、深入群众,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越是艰苦处,越是见精神”,李梦丹坚持在奉献中实现自我超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的家乡,我建设”,吴海玉希望让“群众满意”成为他服务乡村建设的“底色”。

走出象牙白塔,艾孜买提江认为,西部热土就是最好的青春舞台;汇入时代洪流,易鑫说:“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

“无奋斗,不青春”,对于即将开始的志愿服务,侯瑞琪跃跃欲试;“无磨砺,不锋芒”,对于可能面临的困难挑战,刘喆信心满怀。

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王柳毅决心用实践突破常规,以勇气攻克难题,在未知中开辟新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热子亚矢志为西部边疆地区贡献中石大力量!

来源:西部计划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项目办

 


责任编辑: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