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正文

从面膜大王到原料巨头:敷尔佳的科研突围战

2025-11-05 16:32:12 来源:- 作者:-

2025年10月当敷尔佳第5款化妆品新原料"乙酰基酪氨酰环D-谷氨酰三肽-110酰胺"完成备案时这家曾以医用敷料闻名的企业正在悄然改写自己的行业定位。

2017年品牌创立到2023年登陆创业板敷尔佳用6年时间完成了从代理商到上市公司的跨越。但真正的转折发生在最近两年——当"械字号面膜"的政策红利逐渐消退敷尔佳选择了一条更难但更长远的路把实验室变成新战场。

图片61.jpg 

2017年创立之初,敷尔佳是典型的"轻资产"模式专注于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生产端则依赖外部合作。这种模式在品牌发展初期确实有效可以快速切入市场无需在生产端投入过多资源。但隐患也很明显。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意味着话语权和利润空间都受制于人。更关键的是一旦合作关系生变品牌的根基就会动摇。

不过早在合作之初,敷尔佳就通过不断修炼内功,加快科研布局,为日后的独立自主做足了铺垫。

2021年。通过资产重组敷尔佳将生产端纳入自己的体系正式成为一家"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公司。

  随着医用敷料逐渐打爆品牌声量,敷尔佳的营收也逐年增长。2024年,敷尔佳还完成了北方美谷自有生产基地的建设,这个总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综合园区涵盖研发质检中心、医疗器械车间、化妆品车间、全自动化立体库房等独立建筑集办公、研发、生产、仓储、生活于一体14112万标准支/贴的医疗器械产能,稳定了生产大后方。这意味着敷尔佳实现了从原料研发、产品生产到质量控制的全链条自主可控。不再依赖外部代工不再受制于供应链波动所有核心环节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产业链整合的同时,敷尔佳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也在持续加码。

敷尔佳的研发布局采取"双中心+外部协同"模式。除北方美谷外,2024年7月正式启用的上海研发中心对标国际水准总面积1200平方米实验区域超600平方米配置全球顶尖设备如偏振光显微镜、纳米粒径分析仪、稳定性分析仪等满足原料开发、配方开发、包材开发及相关评估和分析的科研工作
   研发团队汇聚了知名高校的优秀人才,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58%,更不乏博士级高精尖人才;同时,团队中10年以上行业经验的资深研发人员占比20%,形成"经验+活力"的梯队配置。

敷尔佳采取内外协同的研发模式与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江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深研原料开发端和技术应用端,开展包括超分子等前沿技术研究。

这种从源头开始的技术布局,虽然投入较大、周期较长,但一旦形成突破,就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问题是这种投入能否转化为实际的市场竞争力

答案藏在敷尔佳的新原料储备里。
  截至2025年10月敷尔佳已累计完成5款化妆品原料备案

图片62.png 

图片63.png 

新原料往往伴随着新的功效机理、新的技术平台能够支撑起一整个产品矩阵。

以苦参碱水杨酸盐为例,这款原料应用了超分子技术,由敷尔佳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智能新材料诺奖科学家实验室合作研发。超分子技术不同功能的分子重新设计组合成一个新的超分子结构,达到1+1>2的效果因此相比传统单体水杨酸,苦参碱水杨酸盐的渗透量提升6.08倍,皮内滞留量提升4.04倍,同时大幅降低刺激性。

  这款原料不仅成功申请INCI国际命名更登上国际权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标志着其科研价值获得全球学界认可。基于这款原料敷尔佳推出了清痘净肤系列2.0构建"控油+舒缓+修复"的全链路痘肌护理体系

  超分子共晶强化技术、NaDES定向萃取技术、超导协同促渗技术等多项技术的应用敷尔佳成功开发了超分子苦参碱杏仁酸、超分子白池花籽油、超分子VC-烟酰胺、超分子葡萄籽油等原料,目前也已应用在新品中。

这种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的完整链条是技术自主的最好体现。化妆品新原料的研发周期往往需要数年从分子设计、功效验证、安全性评估到最终备案每一步都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投入。

当敷尔佳已经拥有5款新原料储备时这个时间差就成为最好的防御。

截至目前,敷尔佳累计获批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这些专利覆盖了从原料合成、配方设计到生产工艺的多个环节构成了一道道技术壁垒。

2025年9月敷尔佳首次登陆IFSCC国际化妆品科学大会携《质谱成像和多组学联合揭示积雪草提取物在皮肤中抗炎和抗衰老的机理》与《多组学联合分析揭示苦参碱水杨酸盐的抗痤疮机制》两项重磅研究成果亮相其中积雪草提取物的研究成果凭借创新的空间组学功效机制解析以及质谱成像可视化透皮吸收展示技术,从全球上千份研究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IFSCC全球“十佳海报”,为中国唯一入选的“十佳海报”。国际学术认可是研发实力的最好证明。

图片64.png 

但敷尔佳的野心不止于此,当别人还在试图模仿敷尔佳的产品矩阵,敷尔佳已经在向更高门槛的Ⅲ类医疗器械进军。

2024年9月26日敷尔佳在研产品"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正式启动临床试验2025年8月敷尔佳联合四川大学研究团队发布研究成果通过BDDE交联,开发出一种可用于注射的重组Ⅲ型胶原蛋白(rhColIII)微凝胶,并在研究中证实该材料在诱导胶原及弹性纤维再生方面优于玻尿酸、动物源胶原蛋白等传统注射填充剂。

2025年6月4日敷尔佳自主研发的三类无源非植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贴敷料"完成临床试验备案。此外还有4款医美产品在研,其中2款为胶原蛋白注射针剂,包括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和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填充剂,2款为微球类注射剂,一款是以细菌纤维素为主要原料,另一款是以左旋聚乳酸PLLA和胶原蛋白为主要材料。

Ⅲ类器械涉及注射填充、植入等高风险应用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流程技术难度、研发周期、资金投入都远高于Ⅱ类。敷尔佳选择向Ⅲ类器械进军本质上是在构建更高的技术壁垒。这种"向上突破"的策略让敷尔佳在竞争中占据了主动。当对手还在争夺存量市场时敷尔佳已经在开拓增量市场。

技术自主不等于闭门造车。在构建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敷尔佳也在积极寻求国际化协同。

2025年3月18日敷尔佳与法国仙婷创新实验室在上海举行战略合作授权仪式。双方共建联合实验室以多菌株共发酵技术为创新引擎将生物科技原料研发与中国消费者皮肤数据深度耦合开启"原料研发+应用转化"双向赋能模式聚焦抗衰老与敏感肌护理赛道。
这种国际化合作与早期的代工模式有本质区别早期是"技术依赖"现在是"技术协同"。敷尔佳已经拥有自主的研发体系和技术储备与国际机构的合作是在平等基础上的优势互补而非单向依赖。这种开放姿态让敷尔佳能够接触到全球前沿的技术和资源同时保持自主可控的核心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技术自主不是封闭自守而是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用开放合作拓展边界。

  从品牌运营到技术研发Ⅱ类器械到Ⅲ类器械从单一产品到原料平台,敷尔佳每一步都是在构建更深的护城河。当竞争对手还在"复刻"过去的成功模式时敷尔佳已经在用技术创新定义未来的游戏规则。

这个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医美注射剂的临床试验周期长、审批严格化妆品新原料的市场教育需要时间研发投入短期内难以直接转化为业绩增长。

从面膜到原料从敷料到注射剂敷尔佳正在用科研的确定性对抗市场的不确定性。这场转型能否成功时间会给出答案。但至少在当下敷尔佳已经做出了选择——用长期主义的研发投入构建属于自己的技术壁垒。而这种选择或许正是一个品牌从"网红"走向"长红"的必经之路。

 


责任编辑:小雯